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长城上榜最濒危遗址 “长城之殇”加剧谁之过?

(2015-06-29 10:26:54)
标签:

长城

野长城

墙体

董耀会

保护长城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李忠卿:长城上榜最濒危遗址 “长城之殇”加剧谁之过?

作者:李忠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bbs.cssn.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6034

  核心提示: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长城,长城的形象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别的不说,只要翻看下身份证的背面,万里长城的雄姿立即会扑入眼帘。尽管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长城,对大多数人来说,八达岭长城就是心目中的长城:雄伟挺拔,游人如织,一直蜿蜒到了视线之外的地方。但长城远远不是想象中齐整完善的样子。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一些地区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长城之殇”加剧谁之过?



    长城上榜最濒危遗址
  
    对大多数人来说,八达岭长城就是心目中的长城:雄伟挺拔,游人如织,一直蜿蜒到了视线之外的地方。绝大多数长城和八达岭、山海关不一样。


  
    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一些地区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记者日前在河北省抚宁、卢龙、迁西等长城沿线县市走访时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业内专家指出,长城整体保护形势严峻的背后,文物保护部门面临诸多尴尬与困惑,建议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和资金多措并举保护长城。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所修建的长城,据此前所测的明长城数据,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除去2000多公里自然天险作为墙体的段落外,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


  
    长城6000多公里的人工墙体中,目前保存较好的513.5公里、保存一般的1104.4公里、保存较差的1494.7公里、保存差的1185.4公里,已消失的1961.6公里。
  
    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的只有约20%,消失的比例为30%。
  
    换句话说,万里长城正在变短、变得更残破!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上个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的时候,宁夏长城有1500多公里,800公里左右可见墙体。而到了90年代中期,可见墙体只有500多公里。而如今,只剩下300公里左右了。
  

    2003年9月,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万里长城榜上有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侵蚀、树木撑坏墙体现象严重
  
    稍微碰触城墙,就会有薄土落下,不少烽火台的砖瓦已经脱落,部分墙体出现倾斜,有些经风雨侵蚀已经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可能一场暴雨就会坍塌……这是记者在河北境内部分古长城上看到的现象。


  
    2014年中国长城学会调查显示,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以明长城为例,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的保存状况较差,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础部分。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真正的砖石结构长城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和北京境内,即使这些长城是砖石结构,也经不住常年的风吹雨打,不少城楼已经摇摇欲坠,夏季一场暴雨就可能被冲塌,2013年夏天板厂峪长城段上就有几座城楼被冲毁,对于这些即将坍塌的危楼,政府要尽快普查,修缮越早,消失的就越少。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城楼被冲塌的现象不乏先例,2012年七八月份的强降雨天气,就曾造成河北境内的万里长城大境门段出现36米坍塌,山海关城墙出现漏雨险情,乌龙沟段敌楼坍塌。
  
    除了夏季暴雨,长在城墙缝里的树已成了这些地段长城最大的危害。记者在抚宁县板厂峪、董家口等地段长城发现,不少城墙缝里都长出了树,有些甚至长在了敌楼上,墙体被树撑坏的现象十分严重。
  

    当地百姓表示,这些城墙缝里的树长得太深,树根的生长使墙体的抵抗强度降低,如果不清理,这些树根经过雨水的作用会继续生长,墙体会继续被撑开,直至撑裂城楼。但如清除要连根拔走,清理时就需要把墙砖撬开,撬墙砖的过程就会损耗部分砖块,如何清除这些树根是一大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破坏、野长城热加速破坏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多年来在一次次毁坏和抢救中艰难生存。抚宁县长城保护员张鹤珊表示,除去地震、风雨侵蚀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人为破坏仍是长城生存的一大威胁,长城砖被盗、贩卖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近年来的野长城旅游热都加速了古长城的破坏。
  

    记者来到河北省卢龙县刘家营乡东风村,走进东风村,首先看到村子里的房屋多是低矮破旧的建筑,但无论是房屋本体还是院墙使用的多是青灰色的长厚砖。村里老百姓表示,村子比较穷,所以早些年从长城上拆下这些长城砖来盖房,但近年来当地老百姓保护意识相对有所提高,去长城拆砖盖房的现象已有所减少。
  
    不过记者采访中获悉,卢龙县东风村背后的长城上有一些砖比较特殊,砖上刻有文字,即文字砖,破坏盗窃文字砖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东风村一村民表示,自己家里面就有文字砖,砖上刻着左、中、右等字,市场价多是四五十元钱一块文字砖,如买,可便宜至30元钱一块。该村另有一位妇女表示,自己家没有长城文字砖,但你可以去村子后面的长城上捡去,管的不算严。
  

    长城学界认为,这些文字砖对于研究长达数百年的长城建造史和当时的边境军事史提供了准确的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河北省最近对部分明长城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明代文字长城砖,历经数百年自然侵蚀,加上人们的破坏,目前正在渐渐消失。

    记者采访的抚宁县、卢龙县多名长城保护员表示,近年来,到野长城旅游探险的游客越来越多,但这些长城目前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这些年催生的野长城热实际上已经超过不少长城的承载能力,目前部分地区“野长城”的破坏比已开发的长城景区要严重得多。
  

    以记者实地攀爬板厂峪长城为例,板厂峪长城一侧是2014年修缮过的长城,一侧则是满是碎石的野长城。二者对比明显,记者爬了两个城楼的野长城,攀爬时一些碎石块时不时向四周滚落。
  
    据当地长城保护员表示,游客频繁的踩踏难免也会造成一些长城砖石的松动,所以有时候他们并不想让媒体宣传这些野长城,这样可能知道的人就会少,来爬的人也会少。抚宁县文保部门表示,抚宁县野长城破坏少的,都是山坡比较陡峭,游客难以攀爬的地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保部门“陷尴尬” 保护长城刻不容缓
  
    2006年我国《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长城保护工作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有专家表示,由于缺乏执法者,缺乏具体细则,《长城保护条例》仍处于一纸空文的状态。董耀会表示,破坏长城的行为现在只能发现一起举报一起,然后再协调稽查队,等执法人员到现场后,文物可能已经被破坏了。
  
    其次,长城保护面临缺人和缺财两重困境。长城沿线文物部门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对长城遗址进行巡查监督,但因长城是线性文化遗产,体量太大,不可能单纯依靠文物部门,以抚宁县为例,抚宁县文物部门在编人员只有9人,不可能仅靠这些人员完成巡查全县142.5公里长城的任务。 

    同时,长城沿线县区经济相对贫困,比如长城经过的张家口市几乎全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政府确实无力出资维修和保护长城。董耀会表示,河北省文物局曾统一将长城保护标志发给各县市,但去张家口市赤城县考察的时候,发现这些标志并未安置在长城上,而是放在有关部门的大院里,“连安放保护标志的力量都没有,哪里还有力量去保护长城。”

 

    “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线性文化遗产,绝大部分处在野外,不可能像其他文物那样收藏起来,对它的保护,单靠文物部门是不行的。”董耀会表示,“除了国家和地方要加大对长城保护的资金投入外,要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可以建立健全农民长城保护员制度,使长城沿线居民都成为保护者。”



    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刘智敏说,保护长城的目的最终还是利用,要在“保护为主”的同时,合理、科学地进行利用,完全复原长城是最简单的,难的是要保存它的价值。(来源:新华社 作者:高博 李俊义 选稿:赵亚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建起保护长城的“新长城”

    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长城,长城的形象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别的不说,只要翻看下身份证的背面,万里长城的雄姿立即会扑入眼帘。尽管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长城,对大多数人来说,八达岭长城就是心目中的长城:雄伟挺拔,游人如织,一直蜿蜒到了视线之外的地方。
  

    但长城远远不是想象中齐整完善的样子。
  
    正在“变短”的长城
  
    绝大多数长城和八达岭、山海关不一样。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所修建的长城,据此前所测的明长城数据,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除去2000多公里自然天险作为墙体的段落外,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
  
    长城6000多公里的人工墙体中,目前保存较好的513.5公里、保存一般的1104.4公里、保存较差的1494.7公里、保存差的1185.4公里,已消失的1961.6公里。
  
    从这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的只有约20%,消失的比例为30%。


  
    换句话说,万里长城正在变短、变得更残破!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上个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的时候,宁夏长城有1500多公里,800公里左右可见墙体。而到了90年代中期,可见墙体只有500多公里。而如今,只剩下300公里左右了。
  

    2003年9月,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万里长城榜上有名。
  
    1984年5月,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和两个朋友一起,从山海关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历时500余天,终于到达了长城的终点——嘉峪关,完成了首次徒步考察长城这一壮举。在他看来,长城被破坏的例子,足可写一部长城破坏史。
  

    “与二三十年前相比,长城保护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仍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董耀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长城爱好者的忏悔

  
    2006年7月,网友“望京无悔”和几位长城爱好者在雨季登上了北京怀柔的一段野长城。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濒危的残墙不堪重负,在“望京无悔”的脚下轰然坍塌。他在微博里是这样说的:
  

    “这一周连着下了好几天雨,土滑,石头也滑,墙体也松软,有的地方几乎一触即塌。
  
    有一段城墙碎得很厉害,他们让我绕路而我却坚持走在城墙上。
  
    我看到我有跳过去的可能,跳过去的时候如果手抓住一块条石,即便脚下塌了人也不会掉下去,于是我就这么跳了。

    刚跳过去的时候和我想到的一样,虽然脚下有零星的碎石滚到山崖下去,但是人是稳的。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大片城墙居然因为我这么一跳坍塌了,彻底坍塌了。
  
    我听着整片城墙塌下山轰轰隆隆的声音在耳旁持续着持续着好像永远也停不下来,我真的是心如刀割……”
  
    不久,主要以长城爱好者组成的论坛转述此事,“望京无悔”受到了批评,批评者说,因为他的这一跳,导致了一大片城墙彻底坍塌。这是箭扣长城(北京地区一段明长城)的最后结局,最后悲声,最后抗议。
  
     随后,“望京无悔”在网站上挂出了道歉信,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一个月后,由“望京无悔”带路,十多名长城爱好者来到坍塌现场,放置了一块事先做好的警示牌,警示牌的主题是两个字:“慎行”!

   长城保护工作者梅景田在花家窑残长城上巡查。本报资料图片
  
    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一些地区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记者日前在河北省抚宁、卢龙、迁西等长城沿线县市走访时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侵蚀、树木撑坏墙体现象严重

  
    稍微碰触城墙,就会有薄土落下,不少烽火台的砖瓦脱落,部分墙体出现倾斜,有些经风雨侵蚀已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可能一场暴雨就会坍塌,这是河北境内部分古长城上的现象。
  
    2014年中国长城学会调查显示,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以明长城为例,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的保存状况较差,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础部分。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真正的砖石结构长城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和北京境内,即使这些长城是砖石结构,也经不住常年的风吹雨打,不少城楼已经摇摇欲坠,夏季一场暴雨就可能被冲塌,对于这些即将坍塌的危楼,政府要尽快普查,修缮越早,消失的就越少。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城楼被冲塌的现象不乏先例,2012年七八月份的强降雨天气,就曾造成河北境内的万里长城大境门段出现36米坍塌,山海关城墙出现漏雨险情,乌龙沟段敌楼坍塌。
  
    除了夏季暴雨,长在城墙缝里的树已成了这些地段长城最大的危害。在抚宁县板厂峪、董家口等地段长城,不少城墙缝里都长出了树,有些甚至长在了敌楼上,墙体被树撑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当地百姓表示,如果不清理,这些树根经过雨水的作用会继续生长,墙体会继续被撑开,直至撑裂城楼。
  
   人为破坏、野长城热加速破坏
  
    抚宁县长城保护员张鹤珊表示,除去地震、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人为破坏仍是长城生存的一大威胁,长城砖被盗、贩卖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近年来的野长城旅游热都加速了古长城的破坏。
  
    记者来到河北卢龙县刘家营乡东风村,首先看到村里房屋多是低矮破旧的建筑,但房屋本体和院墙使用的多是青灰色的长厚砖。村里老百姓表示,村子比较穷,所以早些年从长城上拆下这些长城砖来盖房,近年来当地老百姓保护意识有所提高,拆长城砖盖房的现象已有所减少。
  
    记者获悉,卢龙县东风村背后的长城上有一些砖比较特殊,砖上刻有文字,即文字砖,破坏盗窃文字砖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东风村一村民表示,自己家里面就有文字砖,砖上刻着左、中、右等字,市场价多是四五十元钱一块文字砖,如买,可便宜至30元钱一块。该村另有一位妇女表示,自己家没有长城文字砖,但可以去村后的长城上捡去,管得不算严。
  
    长城学界认为,这些文字砖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但历经数百年自然侵蚀,加上人们的破坏,目前正在渐渐消失。
  
    记者采访的抚宁县、卢龙县多名长城保护员表示,近年来,到野长城旅游探险的游客越来越多,但这些长城目前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这些年催生的野长城热实际上已经超过不少长城的承载能力,目前部分地区野长城的破坏比已开发的长城景区要严重得多。
  
    据当地长城保护员表示,游客频繁的踩踏难免也会造成一些长城砖石的松动。抚宁县文保部门表示,抚宁县野长城破坏少的,都是山坡比较陡峭,游客难以攀爬的地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城保护条例》仍属一纸空文
  
    2006年我国《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但有专家表示,由于缺乏执法者,缺乏具体细则,《长城保护条例》仍处于一纸空文的状态。董耀会表示,破坏长城的行为现在只能发现一起举报一起,然后再协调稽查队,等执法人员到现场后,文物可能已经被破坏了。
  
    其次,长城保护面临缺人和缺财两重困境。长城沿线文物部门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对长城遗址进行巡查监督,但因长城是线性文化遗产,体量太大,不可能单纯依靠文物部门,以抚宁县为例,抚宁县文物部门在编人员只有9人,不可能仅靠这些人员完成巡查全县142.5公里长城的任务。
  
    同时,长城沿线县区经济相对贫困,比如长城经过的张家口市几乎全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政府确实无力出资维修和保护长城。

    “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线性文化遗产,绝大部分处在野外,不可能像其他文物那样收藏起来,对它的保护,单靠文物部门是不行的。”董耀会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怎样去保护我们的长城

    唐山迁西7旬老人守护长城50载

    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唐山   6月4日电 79岁的马金奎是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喜峰口回民村农民。从20多岁起,马金奎就开始守护喜峰口附近的古长城,至今已有50个年头。
  
    迁西县境内的古长城约87公里。著名的喜峰口、潘家口两个关隘就在这段长城上,马金奎家就在长城脚下。50年前的一天,马金奎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一则喜峰口长城破坏严重的新闻。广播里说,由于无人看护,古长城已成为附近人们的“建材工地”,加上自然侵蚀和塌陷,长城损坏严重。这让当时还年轻的马金奎很痛心,他找到了乡里,要求义务保护长城。从此,他每隔几天就要到喜峰

    长城去看一看,一坚持就是50年。
  
    划一段船,走一段山路,大约30分钟就可以到长城脚下,再从喜峰口长城巡查到潘家口长城,来回要20多公里。50年来,马金奎默默地早出晚归,来回的终点总是长城和家。他已把全部情感都倾注在长城的一砖一石之中。
  
    随着时间推移,长城逐渐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私刻乱画现象随之而来,这给长城保护带来了新的难题。“遇到这种情况我很生气,看护长城就像看护我家院子一样,一砖一石都不能动。”马金奎说。
  
    马金奎有那么一股子倔劲儿,他认准要走的路绝不回头。可是慢慢地他也感觉到,义务看管长城,自己的力量是微薄的,应该呼吁更多的人守护长城。于是他发起成立了迁西县长城民间保护委员会,制定了《民保公约》和具体的保护措施。现在,迁西境内长城沿线各村,都有长城民保会会员。通过马金奎和长城民保会会员的努力,人们保护古迹的意识普遍提高了,长城这一古建筑得到了长期有效的保护,长城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此,马金奎很是欣慰。他说:“长城是我的全部,我一生精力都搁在长城上。因为我生在长城下,长在长城下,对长城有着特殊的感情,我还要继续保护下去。我看不动了,还有我儿子,我儿子老了有我孙子、孙女,祖祖辈辈继续守护下去。”


    怎样保护我们的长城?除去具体的措施,业内专家在一些方向性的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的意见。
  
    段落保护还是全程保护
  

    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体量最大的文物,因为体量庞大,如何更好地保护一直是个难题,我们是集中金钱和精力重点保护其中的若干段落?还是把长城作为一个整体,全程来保护?
  
    一种说法是,面对动辄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长城遗址,地方既没有财力人力也没有精力去保护。有的遗址损毁严重,甚至遗址不存,也没有必要去保护它。需要保护的,是保存较为完整的精华地段。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长城沿线一些地方政府,仅对当地的标志性长城建筑,或者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长城段落,加以修缮保护。而对于大部分长城段落,由于地处偏远,只能听之任之,自生自灭。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长城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是万里长城,如果我们只有十里长城或者一里长城,它就不会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所以,长城作为一个整体,保护它应该是保护它的全部,而不是选择性保护。
  
    原始保持还是“整旧如旧”


  
    如果修复长城,到底该怎么修复?是像八达岭、山海关长城一样,恢复它历史上原有的雄姿?还是照着目前遗存的样子,保留它的残旧沧桑感?
 
 董耀会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长城原样?有的人认为长城最初建造时的式样是原状,有的人认为今天的保存状况是原状。维修长城时常用的一句话叫“整旧如旧”,这个“旧”指什么,是指长城修建之初的旧,还是指长城保存现状的旧。
  
    如果是按照现存的样子修复,那长城修后也会很沧桑,仍然很残破。如果按照起始的样子修复它,那维修后的长城,肯定是一座很新很完整的长城,如山海关老龙头长城、八达岭长城等。
  
    “这两种修建方式都有各自的科学道理,最让人痛恨的是那种既不管历史状况,也不管现存状况,想怎么修就怎么修,结果把维修长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破坏长城。”董耀会说。
  
    开发保护还是“养在深闺”
  


    游人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对长城的破坏。由此带来了一个问题,是旅游开发好,还是继续让它“野”下去?
  
    每年十万人、几十万人去攀爬数百年未修的段落,破坏力可想而知。因此,很多人认为,与其把长城暴露在游客面前遭踩踏,不如让它继续“养在深闺”,躲过人为破坏的一劫。
  
    但另一种建议正好相反,他们认为适当合理地开发长城恰恰是保护长城。抚宁县板厂峪长城开发公司董事长徐国华说,散居野外的长城每年也有很多探险者,另外长城边上的群众破坏也很严重。经过旅游开发后,告诉游客哪段是濒危长城不可以爬,哪段可以爬,游客旅游有序了,村民的破坏行为也被制止住了。这几年来,长城保护反而比以前要好得多。
  
    董耀会说,好多野长城每年有十多万的攀爬者,这实际上反映了大家的一种精神需求,堵不如疏,政府要做的是顺应这一需求,但开发建设的前提是以保护长城为原则,而不是单纯以营利为目的掠夺性开发,目前更需要关注的是名为长城开发,实为破坏长城的行为

    光“动动嘴”保护不了长城



    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一些地区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2014年中国长城学会调查显示,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以明长城为例,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的保存状况较差,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础部分。

    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长期被用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987年,长城成为中国首批成功申遗的项目,和它一起申遗成功的包括明清皇宫、秦始皇陵、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只不过,长城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它不是一地、一点,而是一条绵延2万余公里的线,它的保护办法必须与众不同,而且要花更大力气。

    长城遭受到的损害似乎从未停止过。损害一部分是由于自然原因,如风雨侵蚀、植物生长;另一部分则是人为原因,如当地村民拆用长城砖,以及喜欢攀爬野长城的旅游者的破坏。这些造成了长城保护状况较差的现状。可以想见,要在2万多公里的线路上消除自然侵蚀与人为损害,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所需人力、物力都是无法估量的。

    2006年,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明确了长城由中央和各地文物部门负责协调保护,长城保护的经费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并鼓励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以各种方式设立长城保护基金,并且规定长城保护要实现总体规划制度。只是这个条例并没能改变长城日益受损的现状。

    查阅这些年来的媒体报道,会发现热心的机构和人士做了调研报告,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制定措施,但还有很多地方依然缺乏保护长城的紧迫感,而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令人难以接受——他们直接推倒旧的长城,修建新的长城,搞成旅游开发项目。还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修建公路,不听劝告,直接让公路从长城中穿过,因为罚款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绕道的成本……

    一句话,对长城的保护并没有完全开展起来,缺少重视、没有整体思路,是长城保护最大的缺陷。
为什么会有这种缺陷?其一就是业内存在着争论,是“段落保护”还是“全程保护”,是“维护旧貌”还是“修旧如新”,纠缠不休。其二,长城保护涉及到地质、林业、建筑等很多部门,利益关系复杂,很多保护的建议都曾遭到反对。种种掣肘,让长城保护陷于尴尬境地。

    显然,长城保护如果要摆脱困境,走上正轨,就必须赶紧明确方向。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现有条件下,调集人力物力进行“全程保护”是否现实?如果存在较大阻碍,那么先进行“段落保护”,再逐步扩大保护的区域,逐渐连成线、连成“全程保护”是否可行?

    这点明确了,就可以制定法规,对涉及长城的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建筑建设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对违规行为设定罚则。之后,再推进政策实施——财政如何支持、社会资金如何筹集、与长城相关的经济开发如何展开、如何服务于长城保护。

    诸如此类,有许多繁杂的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是一步步前进,而不是原地踏步争论不休。《长城保护条例》实施到现在已近9年,认识到长城保护重要性的人并不多,甚至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长城面临的危机,实质性的措施落实也很有限。

    文物受损是不等人的,涉及到长城的工作应该有所突破,而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重新说一遍。所以,一定要有人敢担责任,敢出来拍板,到底往哪个方向走,要给个说法了。

   本报评论员程赤兵



    立了法为何还是保护不了长城?

    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一些地区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记者日前在河北省抚宁、卢龙、迁西等长城沿线县市走访时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6月28日《京华时报》)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曾是《我的中国心》歌曲中开篇的歌词,被张明敏唱红了全中国,国人为之而倍感自豪。而在《霍元甲》电视剧中,一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也被广为传唱,曾经风靡一时,可眼下长城的情形,却让我们再也找不到当年的自豪,有的只是失落与惆怅。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其中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可见,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一个爱国主义的绝好教材,原以为,对长城的保护早已落实到位,绝不会发生偷盗破坏现象。

    然而,长城的命运依然没有逃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窠臼,万里长城竟然有三成已消失,由于保护不力、管理不善,加之人为破坏,使得古老建筑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古长城生存状况让国人情何以堪?

    不可否认,长城沿线的绝大部分地方还是得到重视的,有的被开发利用作为游览的景点,有的被分片包干落实到了单位与个人。总之,只要长城所在地的政府投入了人力与财力,长城就绝不会有一尺一寸遭到破坏。令人揪心的是,早在2006年,我国就颁布实施了《长城保护条例》,然而这部法律条文并未让长城幸免于难,甚至有村民对长城虎视眈眈,从长城上拆下长城砖来盖房,正所谓无法无天,无知者无畏。

    据悉,中国的万里长城被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列为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然而,十年过去了,长城非但没有得到抢救性保护,反而旧疤未除又添新伤,如此下去,中国古老的文明还能传承多久呢?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又从何而来?

    立了法为何保护不了长城,说明长城沿线的民众根本不了解这部法律,当地政府至少并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希望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遏制破坏长城的不文明行为,对三分之一遭到破坏的地方尽可能恢复原貌,如此才不至于愧对祖先,也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光荣称号。(李忠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