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历史开卷考试的误区及对策

(2015-04-28 09:50:29)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考研究及学法资料

历史开卷考试的误区及对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四中学 杨万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考试评价制度也在不断的革新,近年各省在中考中将思想品德与历史合为一卷,并实行开卷考试,这是思想品德与历史教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纵观近几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历史的命题及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在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 :开卷就是抄书 。开卷考试,顾名思义就是在考试时可以翻阅相关的教材及相关的资料。因此很多学生和教师认为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考试时只要带上课本和资料,根据题目一题一题在书上找到答案,抄到卷子上就行了 ,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造成学生对这些科目的重视程度下降,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复习,作业纯属应付的情况

误区二:只重能力,轻视基础。从近几年历史中考试题来看 ,不难发现,考核标准、命题立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重视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造成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因为开卷考试,命题上大部分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但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答题时束手无策,答案东挪西凑,造成“翻破指头无觅处,满卷文字无分数”的现象。同时,学生唯本是真,题题翻书,最终使时间不够用,题答不完。

误区三:只重视教材,忽视热点及社会生活。随着开卷考试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和逐年比重的增加,许多试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现实来回答问题,答案往往是多元的,一般不能直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如果靠翻书,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误区,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改进教法,积极引导,有效来解决 。学生要改进学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历史一直是闭卷考试 ,由于学科特点内容也比较枯燥,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死记硬背,学生厌学,实行开卷考试之后,由于对开卷认识的误区,学生就更加不重视,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主动参与,作为科任教师首先必须要告诉学生开卷考试不是学科地位的下降,而是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查,难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了,更加注重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法,把学生调动起来 ,如注重联系生活中的案例,热点,历史故事,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参观,访问等,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其次,重视《课程标准》的研究,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训练并重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教学和教材编写的依据,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课标》对知识的不同能力的要求(识记、理解、运用)。能力训练固然重要,但基础知识也不能忽视,如果说能力是大厦,那么基础知识就是根基,没有牢固的根基,也就建不起高大的大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摒弃唯能力是重的观点,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该识记的内容仍然要求学生牢固记忆,夯实基础知识关,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能力的训练。

第三,要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纵观每年的历史考试试题,社会热点的内容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题型涉及选择题、简答题和以材料为背景的分析说明题。试卷命题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的覆盖率的做法,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功课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所以对一些背景材料不了解,很难正确回答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摆脱过去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做法,学习只限于死记硬背,既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不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一见试题涉及的都是课本中没有的社会热点,学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书本知识与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第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各地的中考试卷中我们不难看出,命题者已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制定标准答案时,相当一部分题目采用“采意不采点”的原则,只要求学生“意到”,允许表达多样化,鼓励学生的个性创造。因此,每一位老师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发表不同观点;要注意改进教法,多采用讨论式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给学生创造自由思维和想象的时空;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充分利用好课本上活动课,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栏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以及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是增强我国科技实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途径。

总之,随着考试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广大教师的不断总结,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应对开卷考试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