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2015-01-26 09:55:52)
标签:

转载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除去气势恢宏、规模浩大的“陕西古代文明”基本陈列外,陕西历史博物馆还举办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唐代壁画珍品展等专题陈列,以及“平凡壮举——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等临时展览。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主要展陈了1970年10月在西安市何家村省公安厅下属的某收容所内发现的何家村窖藏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的文物“看似”不多,只有两瓮一罐,但这三件器物内共收纳了金银器、玉器、药物、货币等共计1000多件。其中尤其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两件器物最为珍贵,这两件器物透露出大唐帝国和西域、波斯交流、往来的历史,也见证了唐代宫廷生活、生产技艺的无与伦比,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还见证了大唐帝国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命运,无论是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还是艺术价值,这两件器物都可堪称国之珍宝。2002年,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作为64件(组)珍贵文物之二,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虽然何家村窖藏出土已四十余年,但关于这批宝物究竟属于何人,瘞埋于何时,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但这对于一个普通参观者而言其实无关紧要,因为这些精美文物本身的魅力已经足以征服我们了。200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齐东方、申秦雁所著《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一书,详细介绍了何家村遗宝的内容,以及不同学者对这批珍宝的见解。非常喜欢“花舞大唐春”这个书名,它本出自唐初诗人卢照邻的《元日述怀》,用来形容何家村遗宝,燕婉热闹而又不失典雅风韵。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展厅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赤金走龙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掐丝团花纹金杯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鎏金熊文六曲银盘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鎏金双狮纹银碗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葡萄纹花鸟银香囊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鸳鸯莲瓣纹金碗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怀集”庸调银饼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琥珀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镶金玉臂环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白玉纯方”带銙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展厅一隅

 

“平凡壮举——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联合主办,展览以2003—2012年新《文物法》公布后宝鸡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重大文物发现为依托,萃集了西周至秦时期的青铜器精品77件(组)予以展出,其中不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科学发现的西周铜禁等国之重宝。这一展览与2013年3月1日至3月3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守望家园—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大同小异,但感觉布展,更加用心了,虽然文物还是那些文物,但更加切合“保护”这一展览主题,而且布光也比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那次展览更加考究了。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平凡壮举——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展厅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平凡壮举——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展厅一隅

 

“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内蒙古包头博物馆联合主办,展出了包括岩画、唐卡及其他珍贵历史文物在内的90余件(组)珍贵历史文物,集中展现了了草原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非凡艺术成就。似乎很少会有博物馆把岩画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进行展陈,在我去过的博物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内蒙古博物院,这次“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是我第二次较为集中地看到大规模的岩画展。岩画何以会成为草原文明的标志与代表文化,内蒙古地区的岩画有何共同表现主题,这些表现主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心理,很值得在以后的参观中思考。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展厅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狼捕羊”岩画

(汉,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温根镇几公海勒斯太山采集)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彩绘陶奁

(汉,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张龙圪旦汉墓出土)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人面纹瓦饰

(北朝,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征集)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宗喀巴像(局部)(清)

[转载]西安之行(15):陕西历史博物馆(乙)

 

陕西历史博物馆  “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展厅一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