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一(2)班  廖致远:仿古代竹简

(2015-01-21 17:50:47)
标签:

竹简

初一

博客

来源

作者

分类: 学生历史模型制作集

廖致远:仿古代竹简 

作者:南京市宁海分校  初一(2)班  廖致远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初一(2)班 <wbr> <wbr>廖致远:仿古代竹简

初一(2)班 <wbr> <wbr>廖致远:仿古代竹简

初一(2)班 <wbr> <wbr>廖致远:仿古代竹简

一、文物简介

竹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 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以改变。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

二、制作过程

选择合适的粗毛竹,用刀劈开并修剪成均匀的长条形状,将竹片内侧打磨光滑,然后用绳子将竹片编联起来,最后在竹片内侧书写篆体文字,待字迹干透后即完成制作。

三、文字说明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

[译文]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