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秦始皇是位杰出的皇帝也是一位暴君
(2014-12-29 11:10:22)
标签:
秦始皇暴君皇帝周颖长城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辩题: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 A辩秦始皇功大于过,B辩秦始皇过大于功)
秦始皇,在历史上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毁誉参半。今天,我要为秦始皇在功与过之间好好辩论一番。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A:我方认为秦王嬴政是一个在一生之中功大于过的人。我们都知道,在盛唐时期曾出现过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没错!他就是“诗圣”李白。知道李白的诗的人你们可知道,李白曾经用诗慷慨激昂的赞扬过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多么慷慨激昂的语调哇!说得多好哇!难道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让百姓不再有战乱之忧的人,是个不系天下的暴君吗?
B:哼哼!我方就认为秦始皇就是一个极其残暴,手段卑劣的暴君。你们说李白用诗曾高调的赞美过始皇,那我们认为历史上有一位也创造重大成就,有一定历史地位的历史人物司马迁曾在历史著作《史记》中说:秦始皇“刻薄寡恩,心如虎狼”,“为人刚愎暴戾,自以为是”,喜欢用刑罚杀戮来确立自己的威严。这一点,你们怎么解释呢?这难道不是一个有效的证据吗?
A:不。这只是秦始皇的一点疏忽罢了。在我方眼里,秦始皇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皇帝。你们看:尉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嬴政发现这位出色的军事人才时,竟放下国王架子,“衣服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统管全国军事。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你看,这两点十足证明了秦始皇明明就是一个惜才,知错就改的好皇帝嘛!
B:这是表面现象,灭六国后,秦始皇便令人在咸阳仿六国宫殿样式,修建许多宫殿,安置从六国掠来的美女和钟鼓乐器等,供他享乐。但他仍不满足,后来又令人建起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阿房宫。想象一下,在刚刚统一后的国家,就这么大兴土木。况且,又是在古代,科技又不发达,那么庞大的宫殿群,得需要多少壮丁呀!多少美满的家庭的孩子将要失去爸爸呀!更何况,民间还流传道:“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难道这是一位好皇帝该干的吗?
A:你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刚建立起的秦朝,人可是统一六国后,七国的人数总和呀。各方的贤才都汇聚在一起,明显房舍肯定是不够的嘛!这不建造大量房舍,怎么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呢?再者说,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度衡量和文字差别很大,秦始皇却周全的将它们统一,不仅方便了自己,还方便了全国,由此可见秦始皇多么地心思缜密。
B:好一个“心思缜密”呀。难道心思缜密就可以每年奴役七十多万的犯人和奴隶。繁重的徭役,赋税很重,严峻的刑法处治把人逼的愿意给老虎吃掉,都不愿意回家吗?
A:肯定不是这样的啊,当时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这两大重要的工程同时发展,肯定有东西不被考虑进去呀!
B:哼!不被考虑进去,那“焚书坑儒”怎么回事,几十万书儒被活活坑杀,他们也是一条条人命呀!秦朝那时总人口就3000多万人,而秦始皇确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全国上下只剩下老弱病残,全国人民是敢怒不敢言,整日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有着这样的生活状态,秦朝怎么会不灭亡呢?
A:北方匈奴年年入侵,这修筑长城完完全全是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给后代一个安定的生活啊!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居民移居到那边垦田戍边,这样可是增大了秦朝的土地面积啊。
B:你们难道没有听过“孟姜女哭修长城”的故事吗?孟姜女为寻求修筑长城的丈夫万喜良,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结果到了长城底下,却得知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却已被埋藏在了城墙底下,孟姜女伤心欲绝,哭声让长城崩塌了几十里,可在这几十里下面,去露出了一条条尸骨……而我们今天的长城635万米,12600里,在当时得多少人埋葬于此呀。
A:尽管如此,在我们心中秦始皇也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因为他在我们心中的主要功绩有:1. 中央集权,提高皇帝尊严。2. 商鞅变法,增大生产力度。3. 修建灵渠,沟通水路。4. 南征南越,建设四郡。5.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6. 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7.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B:你们既然说功,那我们也来说说我们归纳出他的过错: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严刑峻法,导致民力鼎沸。控制思想,采用焚书坑儒。挥霍无度,致人赋税奇重。
总结:我认为辩论了这么多,最后让我得出的观点是:秦始皇有功也有过,是个杰出的皇帝也是一位暴君。主要认同观点有: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国家。他还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全国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又在这同时,他劳役百姓,严刑峻法,禁锢思想,残暴的形象也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