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六,大雨如注,友人邀到乡间听雨去。
那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也是友人的祖屋,约两亩地。屋子座落在一片阔大的田野之中,不远处是云雾盘起的山峦。四周很宁静,雨水击打在洁净的青瓦上,绽开着梅朵般的水花,又似风中跃动的飞仙。高高的粉墙下,数百竿翠竹如画壁中。天井里有桃杏梅李,枝丫纵逸,一荫荫新绿直挂高空。
天井的北侧是三开三进的祖屋,檐梁间流苏飞动。南面是一个草木繁茂的小园,海棠、兰花、仙人掌、藤蔓,毫无拘束地错落着。园中凝着一潭数十步见方的绿水,几处败荷在风雨中淡淡地萧索着。小潭的一侧,是可供小坐的亭子,另一侧是飞檐下松木搭起的小戏台。每逢春节,主人总会请邻村的戏班子来,听听闽剧,唱唱南音。
天井的西侧,是北宋年间一处古井,用海边风化的岩石筑成,井壁上依稀刻着“嘉定二年”的字样。主人把水汲引到园子里假山上,清凉的井水汩汩流下,夏日里可用来冰镇西瓜或者啤酒。天井的东侧,邻着一溜曲折的回廊,是一座精致的亭子,约可坐八九人。一个青石水磨就是茶盘,三五人搬数张小板凳就可共饮。亭后的照壁上,挂着一副潘主兰草撰的篆书集句,有朴野之气。
雨天的黄昏,最宜喝温暖的红茶,磨槽上的白瓷杯上茶香溢起,梁顶上传来空灵般的仙乐,《渔舟唱晚》中,昏黄的灯火也在湿漉漉的暮色中悄然亮起。这个即将到来的雨夜,不会有月色,但风雨声中,定会有山野间花木的香气,还有友人们渐渐高起来的笑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