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

标签:
学习论语君子不器教育 |
分类: 人生百味 |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不器”。我觉得很适合勉励当下的自己。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功名利禄,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目标;还有一些人,则一辈子都在追求恬退隐逸的生活。其实,这两种状态不并矛盾。宁静和闲适,关键在自己内心的境界,如果内心仍然浮躁虚幻,即使“种豆南山下”,也难免有走“终南捷径”之嫌。所谓“君子不器”,其实就是提醒我们不必在意自己身处何地何方。无论在怎样的阶层,从事着怎样的职业,或者面对怎样的生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想做什么,怎样对人,怎样对事。
古人曾经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说得很具体。空间上的“隐”,只是一种闲适的外在状态,况且逃避也并不是解决人生困惑的最好办法。所以,孔子愿意出任鲁国的司寇,司马光甘心跻身于嘈杂的庙堂,并不是他们不想追求更超然的人生境界,而是他们在尽自己一份做人的责任,一份社会的责任。回过头来想,我们在中学时代背诵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何等的深刻,何等的襟怀,何等的境界。
诸葛亮说“不求闻达于诸侯”,陶渊明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曾经非常推崇这两句话。但在“君子不器”的面前,远离人群、逃避现实、孜孜以求个人的境界,就显得空洞而局促。
昨天晚上,一位厦大的学长来喝茶,聊到深夜,也聊到了《论语》和这句话。他最近也在反复读《论语》,也颇感有些收获。在这个理想和信念缺失年代里,我们真的有必要好好的学习一下离我们已经很久远的儒家思想,读一读《论语》。但学《论语》的前提是要有一种“求道”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那必然是缘木求鱼,舍木逐末。归根到底,《论语》不是攀爬名利的工具,而且一本最适合中国人的人生经典教材。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轻与重,是人生永恒的命题。但过度的轻灵使人颓废,生命始终要有厚重实在的金属感。不轻易消极,不轻易抱怨,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尽一份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这就是我当下所理解的“君子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