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天心情休闲 |
分类: 时光纪行 |
http://cimg.163.com/travel/2006/1/6/20060106153118206b5.jpg
三月,春雨如酥,和友人相约去山间走走。我们略略打着伞,沿着盘山的青石路拾级而上。城乡已通了公路,山上绝少行人,只有偶尔的一两声鸟啼伴我们前行。
树梢头,石缝里,水田间,新新淡淡的绿意在微雨中悄然滋长,仿佛初春灵感萌动的率性之作。循着不间断的风景一路攀行,雨清新而微凉,绿丰富而单调,直到半山腰树丛间一堵暖暖的红墙停顿了我们的视线。
那是一处小小的寺院,红墙外一树清丽的白梅,花未褪尽,余香遥遥地迎侯着我们。悄悄绕过红墙,是一个拱形的木门。门旁立一石牌,牌文模糊斑驳,约略刻着道光年间乡民们捐资建寺的秩事。也许是我们的轻语惊动了寺僧,木门咿呀处,一位披着深褐色僧袍的僧人出现在眼前。
他年近四旬,眉毛很浓,削瘦而精神,尽管有些讶异不速之客的到访,但还是笑着把我们让进了禅房。禅房连着佛堂,共有四五间。禅房前是傍山的石壁,自然围出一个不小的天井,天井里种着三两株桃柳,红绿点染穿插,煞是养眼。石壁旁是一个大水缸,清可见底,山泉淙淙不断地沿石壁上开凿的沟渠流入缸中。
正对天井的禅房里,摆着张古旧的木桌,红漆已脱落,露出松木的肌理。木桌上放着一套粗拙的红泥茶具。僧人边引我们在桌旁坐下,边把桌上的小锡罐内的茶叶抖进茶壶内,然后用葫芦瓢从水缸中舀些山泉浸泡茶叶。我也常泡茶,但从未见过如此新鲜的泡法。僧人见我发愣,笑着解释:“我这只有此地的清明绿,若直接用滚水泡,味太苦。所以先用冷水浸泡一会,除去涩味,再用70-80度的温水冲泡,喝起来甜哩”。他的手法并不熟练,但却透着一份宁神静气的专注。不一会,一小杯清澄碧绿的茶汤已递送到我们手中。用舌尖轻品,幽香过处,果然水滑味甘,五腑六脏无不被香气温婉地烫贴着。在人烟不远的山里,我们有幸享用了世外的琼浆甘露。
“这寺建了几百年,我来这也有十多年了。山路不好走,难得有客来”,僧人殷勤地续着茶水:“这里空气好,水也好,呆得久了,都不爱下山了。”“这寺就你一人吗?”我们问道。“嗯,但夏天大热时偶尔有居士来避避暑,吃吃斋,住上三两天”。这让我们有些心动,我忍不住说了句:“那今年我也来消暑吧”。僧人淡淡一笑:“好呀。但此间音信不通的。你们人在这,心也难闲啊。”我听了不禁默然。
茶香蒸腾间,禅房外的雨意更浓。花、树、山、泉,无不被白雾轻拢,仿佛一幅淡到极致的水墨画。心也舒淡飘渺,胸中一片莹然清凉。我们默默坐着,看檐雨纷落,恍不知身在何世。
已近正午,雨停歇,天放晴,山野顿时明媚起来。我们谢过茶,向僧人道别下山。行不多远,回望掩映在绿意中的那角红墙,忽然想到忘了问僧人的法号。我们只知道他住在这山里,而山中,正是春光一片。
(铁杆米兰,五月七日深夜补记于福州米兰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