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光纪行 |
作为看球10多年的老球迷,我没有收藏球衣的癖好。在我为数不多的球衣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父亲、母亲和弟弟这些几乎对足球一无所知的“球盲”或者“半球盲”代买的。每一件球衣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最早送我球衣是弟弟。去英国的留学那年,我送他上了赴机场的大巴。挥手告别之际,弟弟忽然问我:“你最喜欢英格兰的那支球队?”其实我是只关注意甲的,英超看得并不多。我下意识地回答道:“曼联”!两年以后,也是在从机场回来的路上,弟弟意味深长地从随身的行李包中抖出一件鲜红无比的球衣来,醒目的“VODAFONE”标志以及曼联的会标立即吸引了我。“小小的礼物”,弟弟得意地微笑着。我看了标签:“59£”!鼻尖忽然泛上一丝酸楚。从弟弟两年多飞越重洋的来信里,我深知他在外面的窘迫和艰辛,为了这一笔不菲的费用,向来节俭的他又得节衣缩食多少个日子?
从此,家人出国时给我带球衣几乎成了惯例。前两年父亲去欧洲出差,在葡萄牙购得了一件鲁伊科斯塔的国家队客场比赛服,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买了一件马尔蒂尼的国家队队服。父亲是学俄语的,英语几乎一窍不通。走之前,他认真地让我写了“Maldini”、“Rui costa”、“Maradona”这几个英文名字随身带着。到了欧洲,就请翻译领着往体育商场跑。尽管我一再告诉父亲我要购买的是马尔蒂尼和鲁伊的AC米兰队服,但父亲显然对俱乐部和国家队的概念根本搞不清楚,更不用说主客场球衣了。当他兴致勃勃地将淘来的球衣交到我手中时,我才明白原来买的是国家队的球衣,鲁伊的居然只是客场比赛服!但遗憾代替不了感动。当父亲抱歉地告诉我在马德里无法买到马拉多纳的球衣时,尽管知道翻译也许嫌麻烦未带他认真地找找,但我还是感激地笑笑表示理解。在马尔蒂尼和鲁伊先后告别国家队之后,这两件球衣也成了我最爱的收藏。前段时间父亲又因为工作关系去了一趟阿根廷。前车之鉴,我从网上下了马拉多纳的国家队服,打印好交给父亲。五一长假前,父亲又把按图索骥的一件马拉多纳签名版的纪念球衣交给我。球衣上没有我所心仪的蓝白剑条。但透过这件球衣,我依然找了马拉多纳渐已远去的伟大背影!
和父亲、弟弟不同,母亲算是半个AC米兰的粉丝。虽然除了世界杯,她几乎从不看足球,但仍然喜欢听我讲讲马队、巴乔的人品和家庭。足球是大众化的,也许我们从中享受的是比赛。但在母亲的眼里,也许更加吸引她的是球星的人品、气质和轶闻。在积累了一笔小小的出行资金之外,母亲准备和几位朋友一起到欧洲走走,看看世界。考虑到8日欧洲游行程极紧,更考虑到母亲随身携带的外币极为有限,我一再叮嘱母亲千万别帮我买球衣。10天以后的深夜,母亲回到了福州,接她回来的路上,她也只字未提球衣的事。第二天下班后的晚饭时间,母亲把一个精美的塑料袋交给了我。里面竟然全是球衣!卡卡的、舍瓦的、吉拉的,还有迪达的!甚至还有米兰的大旗!微笑地看着狂喜中的我,母亲说,这是她在意大利和德国时间,分别用空余时间在体育商场买的。由于语言不通只能用中文大声地对售货员比划着:“AC米兰”、“马尔蒂尼”……!由于那家商场没有马队的球衣,售货员也翘起拇指大声喊“Kaka”、 “Kaka”!“Good”!也许对我所描述的卡卡的婚礼还记忆犹新,母亲激动地拼命点头。于是成交!母亲把这个商场仅有的几种米兰球衣全买下来,还捎带上了米兰的大旗。“昨天晚上回来太迟,怕你知道了兴奋得睡不着,所以今天再告诉你”母亲解释着。看着眼前那张因不适应时差而异常疲惫的脸,一时间,我的胸口仿佛被什么东西噎住,我只是下意识地不断点头!
现在,这一件件球衣正安静地躺在太太精心为我准备的球衣专柜里。家有球衣,是我的幸运!而家人的理解和关爱,则是更大的幸运!往事如风,记忆飘散,对足球的那份热爱将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香醇久远,而这些关爱和真情也将在一件件球衣的记忆里依然如新!
(
图二:AC米兰球衣(卡卡)
图三:AC米兰球衣(吉拉迪诺)
图四:AC米兰球衣(迪达)
图五:意大利队球衣(马尔蒂尼)
图六:葡萄牙队球衣(鲁伊科斯塔)
(图七:马拉多纳纪念球衣)
(图八:曼联球衣)
(图九:拜仁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