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理解“同声相应,同气相感”?

(2022-04-27 08:08:41)
标签:

随感

分类: 随感

怎样理解“同声相应,同气相感”?

——学习《素书》笔记之九十五

 

黄石公在《素书》安礼章里写道:“同声相应,同气相感。” 这句话出自《易经》,原文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后来就成了一句汉语成语。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或志趣相同的人相互聚合,发生共鸣。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有一部话本作品叫《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被冯梦龙收录在《警世通言》里。内容大体是这样的:列位看官,请听着,知音说与知音听。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公,姓俞字伯牙,从小酷爱音乐,弹起琴来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于是来到钟子期墓前,摔琴以谢知音,终身不再鼓琴。有诗为证:“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辩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这段故事可谓是感人至深,诚如诗中所言,朋友好交,知音难寻。真正的知己,频率一致,三观相合,不用太多言语,也不用太多讨好,自有悠悠琴声,深入彼此之心。所谓孤独,不是你的朋友太少,而是你还没有遇到一个灵魂与你能够共振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