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略己而责人者不治”?
(2022-03-23 10:50:44)
怎样理解“略己而责人者不治”?
——学习《素书》笔记之六十
黄石公在《素书》遵义章里写道“略己而责人者不治。”意思是说,对己忽略,对人求全责备的人,定难成事。鲁国的权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君臣们比赛式的奢侈,整天吃喝玩乐,国人也跟着学,弄得盗贼很多,请问如何是好?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是孔子对季康子的称呼,相当于“你”;帅,即表率,因为季康子是鲁国的上卿,霸占国政,权势很大。孔子是说,你本人带头走正道,哪个还敢逆着来?做领导的不贪婪,也没有人愿意偷盗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己不正不能正人,你做领导的总是要求别人勤劳致富,靠本事挣钱,可自己却贪污受贿,捞不义之财,社会风气当然就搞不好了。所以,领导之术,在于身正;做人之道,在于律己;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大乱。为了谋取大位,流亡在秦国的公子夷吾,用重礼贿赂秦穆公,许诺说:倘若协助立为国君,愿将河西地区和汾阳的城邑送给秦国。秦穆公欣然应诺,于是派兵送夷吾回国,帮助他立为国君,是为晋惠公。可是刚即位不久晋惠公就背弃诺言,派人跟秦国说他没有权力兑现过去的话。晋惠公四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派人到秦国购买粮食,秦穆公考虑到此为天灾,各国都可能发生,晋惠公虽然可恶,但百姓是无辜的。于是派出大量的船只,把粮食运载到晋国,运粮的船只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又过了一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向晋国请求购买粮食。谁知晋惠公非但不卖粮食,还听信谗言趁机攻打秦国。结果秦穆公一怒之下把晋国打得大败,晋惠公也做了俘虏。晋惠公为了能够回国,只得兑现过去的承诺,把黄河以西的土地都给了秦国。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