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亲谗远忠者亡”?
(2022-03-19 13:18:45)
怎样理解“亲谗远忠者亡”?
——学习《素书》笔记之五十五
黄石公在《素书》遵义章里写道“亲谗远忠者亡。”意思是说,亲近谄媚之徒,远离忠良之士,定会自取灭亡。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晚年昏庸腐化,远离管仲,宠信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奸臣,结果落得个饿死宫中,无人过问的下场;刚愎自用的吴王夫差,杀害忠心耿耿的伍子胥,重用贪财好色的伯嚭,最终是身亡国灭;昏庸无能的赵国君王赵迁,宠信吃里扒外,私通秦国的郭开,先解除廉颇军权,后杀害大将李牧,结果也是国破人亡;抢娶儿媳的楚平王,听信小人费无忌谗言,杀害重臣伍奢父子,落得个死后还被鞭尸三百的下场;贪得无厌的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的谗言,免职流放冒死进谏的屈原,可惜一代帝王,客死秦国他乡;古代艺术型皇帝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重用无恶不作的蔡京、童贯之流,听信卖国求荣的李邦彦,罢免李纲和种师道,自毁长城,结果父子二人被金人掠去,死于五国城。
历史一再证明,亲近奸邪,疏远忠良,必有丧家、亡国之患。谗者,善于揣摩人主之意而中之;忠者,推逆人主之过而谏之。所以,作为统治者,一定要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史记》里也说:“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但话又说回来,这世上之人,哪一个不喜欢好听的话呢?即使是现代社会,想要完全“去谗”,那就像“远色”一样,实践上是非常困难的。
想想看吧,当年彭德怀不就是因为敢于直言,对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提出批评,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遭到不该有的批判和迫害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