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好众辱人者殃”?
(2022-03-17 08:33:41)
标签:
随感 |
分类: 随感 |
怎样理解“好众辱人者殃”?
——学习《素书》笔记之五十三
黄石公在《素书》遵义章里写道“好众辱人者殃。”意思是说,喜欢当众侮辱他人的,定会有灾难发生。都说人生有三大禁忌,一旦触犯,灾祸及身,“好众辱人”就是其中之一。常言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中国人向来对面子看得特别重要,一旦当众受辱,定报一箭之仇。三国时期袁绍的谋士许攸献计说:曹操大军都在官渡,后方许昌空虚,主公可引兵十万直扑许昌,则曹军不战自乱。袁绍道:曹操狡诈多谋,你这分明要我向火炕里跳!你侄子贪赃枉法被我处决,你还怀恨在心。小心被我查出你吃里扒外的话,定会诛你全家!本是一个很好的计策,许攸受此一辱,连夜投了曹操,并带去了一个醉鬼军官负责看守乌巢粮草的重要情报。曹操遂率五千精兵火烧乌巢,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可许攸这人也得了“好众辱人”的毛病,屡次轻慢曹操,直呼其小名,还对诸将们狂妄无礼,结果被大将许褚所杀。说起春秋时期的齐顷公,谁都不熟悉,但他的祖父可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齐顷公执政时,虽然实力不如从前,可也不可小觑,所以很多国家都想与之通好。这一日,恰逢晋、曹、鲁、卫四国的使者都到了齐国,齐顷公看晋国的使者是个独眼,曹国的是个驼背,鲁国的是个光头,卫国的是个跛脚,禁不住哈哈大笑。为了博得太夫人一乐,特意挑选了同样残疾的四人充当车夫,迎接使者们赴宴前,又在大街上饶了一圈,惹得太夫人和随从们大笑不止。受到齐顷公侮辱的使者们非常气愤,回国后力荐伐齐报仇。于是晋、曹、卫三国联合一起攻打齐国,齐国招架不住只得求和赔偿。因为捉弄客人的儿戏之举,引发了一场战争,齐顷公可谓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