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以言取怨者祸”?
(2022-03-12 09:42:45)
标签:
随感 |
分类: 随感 |
怎样理解“以言取怨者祸”?
——学习《素书》笔记之四十九
黄石公在《素书》遵义章里写道“以言取怨者祸。”意思是说,因言语招致怨恨,定会有祸患。这句话与前面求人之志章里“括囊顺会,所以无咎”一样,都是在告诫人们:“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若口无遮拦,出言不慎,就会招来口舌之患。三国时期,刘璋手下有一个文官叫彭羕,因为爱说别人的坏话被贬做奴役。刘备到了四川,为了收买人心,一下子就把彭羕提拔为江阳太守。可彭羕却不领情,他对马超说;“你在外,我在内,天下不就是我们的了吗?”刘备知道后,立即就把彭羕斩了。东晋皇帝司马曜,一次和他的宠妃张贵人一起饮酒,张贵人见司马曜醉了,就要辞谢离去。不料司马曜发起酒疯道:“当年是我看你美貌才封你为贵人,如今你都近三十了,美色大不如前,又没生孩子,白占了一个贵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废了你,另选新人。”张贵人心想,酒后吐真言,可叹多年来小心翼翼的服侍,却换来打入冷宫或被赐死的下场,顿时起了杀心。于是招来心腹宫女,趁着司马曜熟睡之机,用被子把司马曜给活活闷死了。所以,《易经·系辞上》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意思是发生变乱,言语是发动的阶梯。《荀子·劝学》中也告诫人们:“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社会舆情环境也渐为宽松,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自由表达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但不要忘了,公众人物毕福剑和阿丘,因言语不慎打翻饭碗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网上绝对不是法外之地,酒桌上也交不出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