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对自己导师有所期望当属正常,但是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期望,恐怕只会让自己失望。
文/玫瑰格格
考研的同学经过辛苦的浴血奋战,终于拿到了通知书,等着开学那天开启一段崭新的学习旅程。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令无数考研学习反复畅想,好比当年高考后对大学的无限畅想一样。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学习有一点很大不同之处在于,所有院校的研究生都有专属自己的导师带领指导学习。研一的学生开学之前或许都会对自己未来的导师想入非非,抱有无限期望。
研究生对自己导师有所期望当属正常,但是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期望,恐怕只会让自己失望。根据我的个人经历总结所得,研究生入学最不该对导师抱有以下四种期望。
导师对研究生生涯有深入的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真正要学到真本事得靠自己。研究生的学习如果想要依赖导师对自己有多么深入的指导,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很多学生读研期间连导师的面都没有见过几次,仅有几次也是短暂的交流,哪还有啥深入的指导。所以,不论你选择的导师有多么优秀,记得学习始终要靠自己努力,扎实地学习理论和参加社会实践。
导师与自己的关系会亲密如朋友。研究生谁都想与自己的导师形如亲友般亲密,只是读研后你会发现这更多也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不排除有些导师对学生比较热情,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导师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事实上更多导师则是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导师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身心状况的更加少之甚少,如果遇上那也是难得的缘分。
导师有很多时间与自己见面交流。研究生导师除了该上理论课的时候与学生见面外,其他时间很少主动约见学生,除非学生主动约见导师。那些年纪大的教授们大多很低调,忙着在家做学问,写书之类,不喜欢学生更多打扰,手机经常也是爱接不接,更别谈有很多时间与学生见面交流。那些年轻一些的讲师们也个个很繁忙,忙着做学问,评职称,找学生更多也是帮他自己坐课题研究之类,除此,想见面都难。
导师在毕业的时候会帮忙找工作。现在研究生不必从前那般精贵,他们和本科生一样,毕业的时候都会为自己的就业忧虑。很多学生刚上研究生的时候,都以为有个看好自己的导师就是块就业的活宝,到时毕业的时候导师还能帮自己打开就业的门砖。对导师有如此期望的学生,到时基本上都要落空的,大多数没有这个能耐,仅有的够能耐的也未必愿意花时间帮自己学生找工作。所以,学生练好自己的真本事才是真正可靠的一块敲门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