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理解不同,效果也不同。
昨天初诊一个被医院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例,男,40岁,主要症状就是头晕、胸闷、气短。一直辗转各家医院的心内科治疗,无明显效果,各种影像和血液检查下来无异常。最后医院只好给了这么一个诊断。
实际上,经过触诊,我觉得诊断有误,明显存在全身肌肉力量失衡表现,全身触诊大量疼痛区域存在。进行了手法治疗,身体感觉立即改善。今天复诊,自我感觉非常好,没有胸闷、气短感觉。
触诊的功夫不可荒废。除了打针、吃药、做手术之外,实际上手法治疗应该是很多临床疾病诊疗的首选!换个思路思考问题,很多临床疑难问题可能就有了新的有效方案!
附: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其症状多种多样,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大多发生于青壮年,20岁~40岁者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
前一篇:脊椎健康科普实在大有必要
后一篇:诊疗散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