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祭
◎原创文字/潇彧

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汶川,你好吗》记忆刻骨铭心/不敢不愿再回到从前/不是我不勇敢/如果岁月能够遗忘/我宁愿忘掉一万年/一个人/习惯了孤单/直到天黑了/不敢闭眼/谁是谁的伤谁是谁的痛/内心的挣扎思念/恋恋不舍你无法看见/相信末了的坚强/承受着
逝去的痛恸/思念 远方/愿 天堂里你能听见/妈妈你好吗 —潇彧2011/5/11

5月11日是“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前一天,四川省北川县的大地震幸存者与遇难者的亲属们,重返昔日遭受毁城的老县城。母亲们难舍被巨石掩埋的北川中学茅坝分校遗址,沉痛怀念铭心刻骨的巨大悲剧人物们——因为三年前的今天,她们的学生孩子们都还是活生生的人。 贾国荣 摄
时间过的真快,又是一年“5.12”,三年过去了,这个日子很特别,很痛心、也很难忘。汶川!汶川!这个两年前发生地震的地方——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近7万人丧生、40万人受伤,四川周边多个城市受到波及,至今回忆起来还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地动山摇之后,废墟之下,同胞们坚强求生欲望感染着那些活着的人。 为逝者默哀,为生者祝福……活着的人在大灾面前学会了自强不息,学会了将悲痛埋葬在心底,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言:“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大灾无情人有情,自前年5.12地震后,四川受灾地区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迅速恢复生产,开始重建家园。如今的汶川,大家已经住进了新区,三年的援建任务在两年内已经完成。
“中国加油!四川加油!”这样的口号是每一个国人发自内心的呐喊。值此汶川5.12周年祭的这一刻:让活着的人深切缅怀那些遇难的人们,悲痛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潇彧没有任何的言语来表达此时的心境,或许只有默哀是最好的祝福!默哀不是唯一的祭奠方式,但是它确实由衷表达生者最虔诚的哀悼与怀念。潇彧用心敲击文字,这样静静的沉默,坐在电脑前,为那些遇难的同胞默哀3分钟吧!活着的人们,我们缅怀过去,心存感恩,重建自己的家园,我们还要不断激励后人……

旧貌换新颜
我们缅怀那灰飞烟灭的灵魂,但是我们却不能倒下,毕竟还有数百万人无家可归,重建家园,我们生者责无旁贷。曾深深刺痛我们的灵魂深处的那些人被埋在了汶川,我们为之默哀,为之祭奠,为之缅怀,但是我们还要记得赶路——一步一个脚印好好的走下去,每前行一步都要铿锵有力!
“擦干泪,往前走,定能顶起一片天!”我们哀思祭奠之余,更要学会反思。“5.12”是哀痛那些地震中死去的亲人,不是什么庆典之日。潇彧希望那些媒体记者们不要前赴后继一拥而上,把本该给死难同胞一个清静的祭奠方式变成一个“汶川2周年啦”“本报几十名记者再走……”、”寻找被遗失的汶川……“、“包专机专列……”如此壮观的报道,像是”凑热闹“!如此壮观,倒不如将这些钱财捐助给灾区的孩子们!

5月11日,邓加艳(右一)和丈夫杨郁抱着出生10个月的女儿杨舒雯来到北川老县城祭奠在地震中遇难的8岁女儿杨清茗
用心想一想:我们为何不给汶川一份清静?为何偏偏要拿着“长枪大炮”的去干扰那些生而不幸的人呢?
作为媒体人,我们是不是要反思呢?5.12周年祭,汶川不需要大场面的祭奠,不需要那些明星、艺人如此走穴来炒作,更不需要“惊天地,泣鬼神”的魄力来忽悠那些朴素善良的汶川老百姓!
明星蜂拥而至,记者蜂拥而至,志愿者也蜂拥而至……汶川!汶川!我们来了!!!瞧,这气势!
这究竟在做什么?为何不给汶川的乡亲父老一个清静?不要再去问百姓那些“三年来,请问您有什么感受”之类白痴的问题好不好?
5.12地震已导致四川至少300万人失业,如果真想帮助那些人,为何不去付行动呢?而不是“汶川!我们来了!”这样的口号喊喊之后,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什么作用没有起到,倒是给那些明星起了个所谓的”热心公益,献上爱心“的美名!我们为何不可以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灾区重建和当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上面呢?
来回机票能解决当地百姓一年的生活问题,为何还要去走穴呢?这样的穴走了之后又有什么意义呢?

图为汶川地震灾区新貌。
某网络媒体居然派出大批记者,兵分三路,常年驻扎在汶川做了所谓的大量报道,加之四川电视台新闻中心密切配合,使之新闻内容充斥着网络的各个角落,的确让该网站访问量一路飙升,这看似是很好的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他们却忘记了,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对死者灵魂的不敬,更是对自己”看看热闹“的无知的鄙视!
5.12周年祭:汶川!汶川!已经不再安宁啦!那些生者、那些走过场的看客们:请保持您的脚步放慢些,再放慢些!放轻些,再放轻些!好吗?

图为青川智慧岛援建施工现场
安静,汶川!这里需要安宁!嘘!各位徒走汶川的游客们,不要大声喧哗,安静,请您保持沉默与尊重,保持一颗洁净的心去缅怀那些死难的乡亲吧!
三年了,愿那些地震中不幸遇难逝去的人们地下安息!

图为四川绵竹孝德中学用地震废墟砖瓦建成的钟楼

图为什邡红白镇小学学生做课间操。

图为汶川八一小学学生放学后从水磨镇街道经过。

图为水磨新城


我不在微博就在去微博路上,我不在微博路上就在新浪微博。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
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潇彧。点击链接
http://weibo.com/eric 动动手指和潇彧一起来织围脖吧!
公告声明:本文由潇彧咖啡-幸福咖啡版权所有。潇彧原创及独家授权稿件,禁止一切媒体转载,违者必究!任何盈利性报刊杂志、电视传媒、网络论坛转载请事先联系潇彧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潇彧感谢您惠顾!
承接项目=钻戒购买/特约撰稿/专栏合作/娱乐策划/媒体推广/情感倾诉/网站架构/电子商务/商务策划
博客合作请联系:QQ:32530018(非诚勿扰!)
MSN:balecy@hotmail.com E-mail:balecy@gmail.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