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城市孤岛”里的人际泡沫:笑容难掩寂寞的悲伤

(2006-07-10 19:03:59)
分类: 历史文化

  表情很丰富,内心却苍白。交往很频繁,朋友却稀少。圈子很热闹,生活却无聊。正所谓: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家里攒了几大本名片,翻一翻大都是陌生人。每周约会许多人,但没有一个是好朋友。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极少联系者占了大多数。

    当月白星稀时,许多人的孤寂之情如水落石出。平日纷杂的往来,一经梳理全然变成陌生的过客。

    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城市文明里,安妮宝贝们直抵人心的小说才会有大市场。在她的《彼岸花》里,那个绢生成了许多城市男女的写照:常常日夜颠倒地加班,电话、电脑、传真、打印机等现代办公通讯工具维系着自己与社会的热闹关系。

    正如小说所言,“商业社会,不进则退,一旦失去被利用价值,就是沦落。”所以,和绢生一样心怀恐惧的人们在日夜颠倒的工作秩序里停不下来,“某个时刻众人簇拥,繁花似锦,一层层退却后只余荒凉。”

   人际交往在此刻的中国城市成为不断膨胀的泡沫,破灭之后,显露出来的是一座座千疮百孔的“城市孤岛”,所以绢生觉得“世界繁华依旧,却没有值得留恋的东西。”

   有人认为,像绢生一样选择自杀也许是城市心灵最后的救赎。显然,和日本上世纪高速工业化年代高自杀率一样,中国的城市心灵也正在经受着人际泡沫的考验。


   浅层交往成为常态

  寂寞,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一种常态。从数量而言,现代社会人际之间的交往并没有减少,相反是增多了。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网上交流平台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成本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一些新的联谊方式,比如同学会、老乡会、各种主题的聚会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减少的是那些传统的熟人交往方式。我们甚至不知道隔壁邻居姓甚名谁、大致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我们也不知道现在工作单位里年轻小姐明年是否打算谈婚论嫁,还是准备出国留学;我们不知道常常去理发的美容店为什么换了老板……

  类似于此的浅层交往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它与快速的都市生活与工作节奏相适应。这种趋势不只发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西方国家同样有类似的状况发生。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不久前美国研究人员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在烦恼时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好友,这一比率比1985年增长了一倍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在危难之时,更多的人只能独自承受。

  报道说,许多美国人认为,他们的配偶是自己唯一可以信赖的人,如果配偶生病,他们将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

  社会支援的断裂

  这些调查数据让人们对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感到一丝沮丧。似乎一切的发展都应了那句老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在这熙熙攘攘的往来之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为了工具性利用的单纯目的。就像靳宇所说,老乡之间交往的初衷还是因感情而起,“大家并不是因为有具体的事情需要帮忙而聚到一起,就是想通过老乡之间的交往寻找熟人社会的安全感。”对于他们,老乡会只是进入新城市的一个突破口。

  这种对寂寞的恐惧,和对“熟人”的渴望,正显示了传统社会网络中“人情”、“关系”对人们影响的根深蒂固。社会心理学家黄光国把这种“熟人”之间的“人情”视为一种兼有“工具性”和“情感性”的混合性关系。在这里单纯凸显其功利目的或情感需要都是片面的。但就是在这种熟人社会里的人情交往,使人们获得了他们所需要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和社会情感两方面。通过这种互通有无的方式,人们一代代生存下来,并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用什么来填充“泡沫”

  与“泡沫”相联系的词语通常都会引起人们的不安,像金融泡沫、房产泡沫,从这点也可看出,“人际泡沫”一词,反映着人们一种怅然若失的心态。

  无论是“人际泡沫”还是“城市里的孤岛”,都存在一种视角———以宗法社会中的熟人交往原则为参照,观照以陌生人交往为特征的工商社会里的人际关系。

  身处“人际泡沫”中的人群,往往正是这样一群处境尴尬的角色。传统的乡土人情网络在他们身上已被完全剥离,他们带着行李和梦想一头扎入远离家乡的陌生城市,但这些城市并非真的那样公平,熟人社会的行事规则在这里仍然生命顽强,与这些“原住民”相比,身处“人际泡沫”中的人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才能办成一件事情。

  中国的传统社会网络是以个人为中心,向外逐渐扩展,从关系最近的家人、到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一层层扩展开去。每个人的关系网络看起来都像是一个同心圆,由亲到疏,由近及远。同心圆里的群体彼此间界限并非分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成员都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以上的身份。

  这种关系的大量重叠让每个社会成员间的联系都异常紧密,在平时接触的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成为“熟人”。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公私之间没有明确划分,个人的隐私权在这里受到了最大的压制。正是在这种社会网络中,传统中国仅靠道德的标榜就可以治理偌大的一个国家,在威权不足以触及每一个乡村角落的局限下,道德力量的约束在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上都有所渗透。

  随着工商社会的发展,陌生人社会特征开始呈现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谓“人际泡沫”中的成员便是这个交往群体中的主体。在他们身上,同心圆式的关系网络开始发生改变。家人、亲戚、朋友、邻居……每个群体形成大小不等的椭圆形,这些群体间很少会有交集。

  这种疏离的社会交往环境扩大了社会成员的私属空间,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隐私权。但这种进程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至善至美。这在于原有社会支持系统的废弃以及新系统的尚未健全。毫无疑问,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以“熟人”作为社会约束力量的传统社会会进一步向“陌生人社会”转变。而在以宗法制为基础,在中国运行了2000余年的信任机制失效之后,用什么来重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成为一个更为复杂的话题。

  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泡沫”关系,以移风易俗的耐心来等待现代社会的早日光临。但传统社会网络中依靠“人脉”获得的资源支持和情感慰藉,在这个直面陌生人的时代里,该由什么样的方式来取代?

我的最新文章:

异性合租:行走在情与性的边缘

异性合租:现代都市的“新同居”潮流

同居还是合租:男生要考虑四大难题

全面剖析都市青年“居住新主张”—异性合租(一)

全面剖析都市青年“居住新主张”—异性合租(二)

异性合租:防色狼绝招

警惕合租三大“骗术”

当“网恋”遭遇“相亲”

韩寒为什么总和郭敬明过不去?

“徒步3000里进京求医”说明了什么?

我曾经有把“派克式左轮”

少女自曝3月减肥88斤忽悠谁?

是谁给了小偷疯狂报复的胆量?

大学高收费:还要逼死多少人?

超级女声:一场金钱的博弈!

《疾农民如仇》刺痛了我们脆弱的神经

户口:横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鸿沟

中国城市人:道德已经沦丧吗?

拿什么拯救你,“包二奶”的男人们!

举报父亲“包二奶”的女生错了吗?

谁说党员干部“包二奶”不是政治问题?

“包二奶”不可怕,“跟风上”才可怕!

超女成名三部曲:露点+绯闻+耍大牌

短信泛滥:中国电视节目没法看

四六级考试:我为你感到耻辱!

黄健翔喜欢张靓颖你吃什么醋?

我们凭什么反对超女评球?

新闻也“恶搞”:是谁在胡闹?

好男儿易上潮:用生命证明爱情无价!

裸还是不裸,真的是个问题?

昨天露乳,今天露臀,明天露什么?

超女PK脱女=超脱?

世界杯启示:中国要向韩国学习什么?

2000元医药费:吞噬两条人命毁灭一个家庭

亲人之间的厮杀:家庭暴力何时休?

是谁逼迫40岁女博士生跳楼身亡?

“青蛙”与“恐龙”之争:现在大学生真的很无聊!

城管被泼尿:是谁如此大胆?

挂个专家号咋就这么难?

哪天端午节可以成为法定假日?

弱势人群医疗保障路在何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