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读到“北京政治老师”的谐趣文(作者语)《疾农民如仇》,字字句句犹如针芒,刺向我那根脆弱的神经。当时也想痛骂他几句,但是看到下面那么多满怀仇恨的评论,我又不想骂了。仔细想想,“北老”除了言辞有些过激以及个别地方以偏概全的问题,大部分讲的也是事实啊。正是这些不敢面对的事实,这种被人剥光了的感觉,让我们羞愧得无地自容,更激发了我们反抗现实的决心。
农民,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称呼,总是落后与苦难的代名词,永远是社会的最低层,永远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几千年来的歧视,让他们麻木了,即使曾经无数次的反抗过,结果还是这样,地位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因为他们天生就只能呆在社会金字塔的最下面。
我们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我们上过大学,现在已经失去了土地,没有了土地的束缚,但是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是不欢迎我们这些外地人的,根本不给我们融入的机会,所以我们还只能老老实实做一个“农民工”。象我们这种情况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许有很多人即使没有上海户口,他们也不承认自己是“农民工”,甚至还在以“白骨精”的身份自居。这一切都是万恶的户籍制度造成的,它让你永远摆脱不了做农民的命运!
我们还是农民,我们的父母是农民,我们身上流着农民的血液,农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所以我们不否认自己的农民身份,还有那些缺点。但是我们就应该心甘情愿做做农民吗?我们还想看到我们的子女做农民吗?不是说知识改变命运吗?我们究竟要多少知识才可以不做农民呢?
谁都可以歧视农民,但是农民不能歧视自己。上海人把外地人都称作“乡下人”,认为他们都是农民,所以歧视外地人,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外地人。不管他们怎样看不起我们,我们还是要和上海人竞争到底,如果哪天把他们都赶出去了,那就我们的胜利。大家都知道上海人为什么这样自大,这样有优越感,不就是有个上海户口,可以享受一些社会保障吗?拥有一些房产吗?如果没有这些,他们甚至连做乞丐都不会,因为还死要面子,只好活活饿死了。农民是最善良最勤劳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把城市建设得富丽堂皇,建造了无数高楼大厦,自己只能住低矮的瓦房,甚至是窑洞、草房。他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命运,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不惜花费全部的积蓄乃至借债供子女上学,让他们考上大学,摆脱做农民的命运,但是现在也不行了。即使考上大学了,钱也花了,毕业了找工作都难,想得到城市户口简直是做梦,还是回家做农民吧!
我们还要感谢“北老”,感谢他写了《疾农民如仇》这样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文章。农民是天生的,但是没有人天生就想做农民。我们都想做个文明的城市人,但是没有人给我们机会,那就自己去争取吧。难道城市人天生就是城市人吗?哪天也该转换一下角色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总会有这一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