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画思绪:艺术感觉和艺术性灵

(2020-06-16 21:12:33)
标签:

艺术

美学

国画

文化

东元智库

分类: 艺术影视*美学美术

时下画坛,观念过剩,语言贫乏。经过一阵观念更新的狂潮后,画家把更多的目光移到了艺术语言的深度把握和发掘上,因为没有富于表现力的艺术语言,任何观念或情感都是瘫痪的。

艺术和学问有关,艺术和学问又无关。清代赵之谦到底是艺术通人,他在《章安杂说》中说:“书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故书以学书不能书者为最工……”。

读画思绪:艺术感觉和艺术性灵

赵之谦其言虽论书法,但移之论画亦然。这话出自一个封建士大夫之口,尤为难得,因为他超越了封建文化的局限,明白无误的揭示了为艺的两种形态:积学为艺,可以体现人类聪慧;非积学者为艺,亦具鲜活的性灵和生命本质。

真正艺术家的为艺支点,在于独具常人不备的敏锐的艺术感觉和鲜活的艺术性灵。

读画思绪:艺术感觉和艺术性灵

应该向往童心的真纯和稚朴,殊不知,人有多聪明便有多苦恼,世俗功利,私心杂念充斥生存空问,往往很难让人完整地保持住那可贵的童心和真率、质朴。

读画思绪:艺术感觉和艺术性灵

艺术家在力追画格,深求气韵的同时,还应注重艺术语言的锤炼,敏锐而又鲜活的艺术感觉,接近童心的精纯,以及画幅田园般的诗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