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诗词创作意境之美

(2020-06-07 19:41:22)
标签:

文化

文学

诗词

李白

杜甫

分类: 诗词新解*文史聊斋

一、境界追求之美

意境创造有一个构思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辞藻堆砌,而是艰苦探索,悉心揣摩,偶然得之,有王国维《人间词话》为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情随境生之美

生活是文学创作源泉,也是写诗填词基点。诗人词家并不会总是自觉的情思意会,往往是触景生情,忽有感悟,借物境表达满怀思绪,取得意与境的交融,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又如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代诗词创作意境之美
孟浩然塑像

三、体贴物情之美

诗人词家是“易感”人群,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他们眼中和想象中,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都附有性格与感情,这是主客观的交融,也是物、我、情三者交融,如杜甫诗句可做例证:“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四、移情入景之美

李白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诗中的香竹、香雪,已然不是纯客观的存在,而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其中,使其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浓郁的诗意洋溢其中。

古代诗词创作意境之美

诗人词家把个人感情注入外接物境,又借着对物境的描写抒发情感,于是,客观的物境也附着上诗人词家的主观感情,达到主客观统一,意与境交融,创造出一个情感的世界。

如杜甫诗句“雨洗涓涓静,风吹物物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如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等。

古代诗词创作意境之美

五、含蓄神韵之美           

意境中的含蓄神韵之美,是一种浑然天成、不露痕迹之美,所谓“若加工不足则失之浅露,加工太过则失之雕琢”,这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美。

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月夜幽林景色空明澄净,其间琴瑟长啸又是如此怡然,清幽绝俗,禅虑皆空,艺术魅力凸显,难得字字平淡无奇而境界自出,神韵之美感人至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