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文学 |
分类: 诗词新解*文史聊斋 |
严羽,是著名的《沧浪诗话》的作者,他是南宋诗人和诗论家,善明理,富诗才。
严羽论诗推崇盛唐,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反对宋诗的议论化、散文化,对苏轼、黄庭坚和江湖派的诗都表示不满,对明清两代诗歌理论颇有影响。
《沧浪诗话》是严羽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有系统的诗的美学著作。论起形式,与刘勰的《文心雕龙》汎论文及钟嵘《诗品》只评诗者不同;论其意义,与白居易独尊儒及司空图专崇道者也不一样。
《沧浪诗话》,对于诗学各方面均曾涉及,而“以禅喻诗”尤为新颖。
“以禅喻诗”与“以禅入诗”,有所区别,前者是“识”的问题,后者是“作”的问题。
“以禅入诗”,摩诘(王维)高妙;“以禅喻诗”,自仪卿始。
创造和鉴赏,有所分亦有所合,诗人是“睁着眼睛做梦”,论诗是“重温诗人之梦”。
《沧浪诗话》,分为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证等篇,其主要思想内容,所谓“以禅喻诗”,多存《诗辩》,所以居首。
首先,诗的最高目标,在于“入神”。故严羽指出:“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
诗的妙处,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其次,诗与散文不同。散文贵乎辞旨充畅,平白通达;诗则贵乎情思绵邈,韵味悠长。
因此,严羽说:“诗之气象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优游不迫,有近阴柔之美;沉着痛快,有近阳刚之美。
复次,严羽还说:“诗有词、理、意、兴。”词为诗的外形,理为诗的内涵,而意和兴乃所谓趣味与灵感。声调铿锵,诚中形外,创造与鉴赏合为一体。
严羽指出:“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所谓“法”,乃对创造而言;所谓“品”,乃对鉴赏而言。
应用“以禅入诗”的理论以言诗,对于所谓“识”、“悟”,当加以研究。
严羽论“识”说:“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
诗乃纯粹艺术,自有其特殊之点,所谓“别材、别趣”,但虽不关“书、理”,亦须“多读、多穷”。
严羽论“悟”说:“大抵禅道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取古今诗卷细参之,由“识”可进而为“悟”。
无论创造与鉴赏,务必“一味妙悟”,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联合“识、悟”,概而言之,哲学、科学和宗教均可入诗,然须经过艺术化,方能“不涉理路,不落言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