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东元书坊自媒体元迪谷神星互联网 |
分类: 艺术影视*美学美术 |
当笔者得知央视电视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第3季开播的信息时,已是正月初八,先看了第5集《食:用美食传递人生温暖》,再回过头来看第1集《器:食物与刀灶釜的缘分》、第2集《香:难忘家乡小吃滋味》和第3集《宴:古今各地宴席大荟萃》。
在看片的过程中,不时浏览一下网上的评论。其实,刚开始看第5集时,已经注意到许许多多的评论,接着连看3集,再看网上的评论,竟是满屏差评,说是起哄式的一边倒并不过分,鲜见有好评者也被“猛怼”,还被扣上“水军”的帽子。
笔者不以为然。
首先,网评应该客观。不少网评者拿《舌尖上的中国》第3季与第1季、第2 季相比,充分肯定后者,全盘否定后者,对前者不惜过分溢美,对后者恶语相向。当然,网评者发表个人看法无可厚非,也不可否认第3季有不足之处,但没有独到的个人见解而跟着起哄架秧子却不应该提倡。其中有一位网友留言说自己看了15分钟就不看了,然后就开始如此这般进行恶评。大家评评理,要对一部8集电视专题片进行评说,怎么也要看上三五集再开口吧!这不是跟着起哄是什么?
其次,网评应该讲理。这些年来,看到过许许多多否定传统文化的言论,今次论及《舌尖上的中国》第3季,有一些网评者大肆渲染该专题片褒扬“封建主义”,把一些传承千年的礼仪、规矩、风俗以及烹调技艺、厨具制作工艺一概否定,“一根筷子吃藕——净挑眼”,即便如此,也应该以历史和现实的依据和道理服人,怎么可以如此武断并言辞粗鲁?
再次,网评应该公允。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应该全面公道,不应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当下,一些人错误的思维方式决定其行为方式的盲从和谬误,说好就是一朵花,说不好就是豆腐渣,而且都达到极致。如果一定要论定《舌尖上的中国》第1季、第2 季完美无缺,而第3季一无是处,显然是不公允的。
还有一点就是,网友指责专题片制作人员“护短”,自己却对与自己意见不同者大加讨伐,甚至爆粗谩骂,这就更加不公允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各抒已见,相互尊重,起码应该就事说事,不应该打棍子扣帽子,唯我独尊,要知道,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