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功业可成,马马虎虎功败垂成——治学感悟随笔
标签:
东元智库谷神星文化自媒体治学 |
分类: 随笔杂文*人生感悟 |
笔者作为50后,满脑子旧思想,近来写了几篇做学问的短文章,难免“老调重弹”之虞,抱歉!这篇短文写治学之认真严格,笔者姑妄言之,读者姑且听之。
先从大的方面说,凡事都应该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只有以求真态度治学,则真理可明,以踏实作风做事,则功业可就。
数学家苏步青谈到治学态度和方法时,用六个字做了概括:“严格、严肃、严密”。
钱学森也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
人才学者、教育家敢峰则更进一步强调:“严格是科学的生命,马虎则是科学上的自杀。”
那么,治学上的严格要求究竟是指什么呢?敢峰解释说:“首先应该是一丝不苟。在治学上不能有一点马虎,大到科学的原理原则,小到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轻视”。
在治学上,要有寻根问底的态度,遇到任何问题,要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只有做到严格认真,才能在学问上“登堂入室”,而不求甚解,马虎大意则是做学问的大忌。
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说:“学习的大患是肤浅。观摩一幅名画,学习一本名著,都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有深入进去,找出其中特殊的意境,才能其乐无穷”。画家黄宾虹说:“学画不可有半点虚假,如大厦筑基,定要踏踏实实”。
数学家华罗庚告诫:做学问不可得过且过,必须精益求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治学上任何粗枝大叶的做法都会走向反面,逼使你不得不再回头去研究个别的事实、现象和规律,而且要反复好多遍”。
现如今,随着科技发达,互联网兴盛,治学的方式方法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但是,治学手段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要丢弃严格认真的治学态度,相反,互联网大数据更加强调严格认真,比如在学问上任何一个差错,一旦上网即可广泛传播,其后果严重并无法挽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