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一首词写出一部苦难人生传记:蒋捷《虞美人-听雨》读后感

(2017-09-12 17:44:31)
标签:

古诗新解

人文聊斋

文化

东元书坊

东元智库

分类: 诗词新解*文史聊斋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篇传记或者说是一部传记,仅仅用了56个字,就概括了一个人即诗的作者的一生,真是不同凡响!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他生在宋元易代之际,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一生,饱经忧患,这首词就是他一生遭际的自述,多么长的时间跨度,多么大的人事起伏,这可不是一般的本领。用诗词写自传他不是第一人,却是写的最好的作者之一。

人能活到写传记的年岁是幸运的,哪怕是一生坷坎窘迫,蒋捷算是幸运中的一个。如同一般传记的叙写一样,也是从少年写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写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妙用听雨这一条线索来贯穿始终。

用一首词写出一部苦难人生传记:蒋捷《虞美人-听雨》读后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这个时候的作者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红烛罗帐让人联想的是青春与快乐,那时的阁楼应该类似现在的卡拉OK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画了一幅江雨图,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如果前面阁楼取的是近景的话,这里则是舟外远景:水天辽阔,风急云低,一只风雨失群孤飞的大雁,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作者进入壮年后,遭遇兵荒马乱,歌楼的生活早已过去,还失去了软语灯边,笑涡红透的家庭温暖,过的是漂泊流离的生活,怀的是望断乡关,孤零凄凄的心情,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直接写这些痛苦的遭遇和感受,而全用那一幅江雨图来包孕了。

这以上都是一种铺衬,是为后面的画面起反衬作用的,所谓若要甜,加点盐。接下来,才开始进入主题,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里才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埋葬了少年的欢乐,埋葬了壮年的惆怅之后,剩下的是万念俱灰,一切皆空,虽有点点滴滴的无情雨声,但自己已经木然而无动于衷了。

蒋捷在这里用了一任,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看似冷漠,几乎决绝,但并不是痛苦的解脱,却是痛苦的深化。这时候的作者,写了双鬓染霜,落魄潦倒,寄居僧庐,已经痛苦到极点,故一任两字重千钧,其中蕴含的深沉意味留给读者仔细咀嚼。

笔者请读者见谅,这首意蕴深厚,艺术称绝的词作就这么三言两语给打发了。说实在话,近来阅读古诗词,与早年读写背诵的感触大不一样,或许是人生阅历的缘故,几乎每一首重读的诗或词,都能有一些新感悟,同时又觉得有许多感触难以表述,犹如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或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是“留得残荷听雨声”,还真跟个人的生逢遭际联系上了,哀莫大于心死,痛苦至极也就不求解脱了。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