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需知道什么是“景语”:读唐代刘慎虚诗《阙题》

标签:
古诗新解唐诗景语 |
分类: 诗词新解*文史聊斋 |
古人写诗很重视写景,留下很多写景的名句,如唐诗里写景的名句就比比皆是,古人还给这些写景的句子起了一个名字叫“景语”。
什么是“景语”呢?前面已经说了,诗中写景的句子就叫做“景语”,也就是描写风景的诗的语言,是诗句中的一个大类,读诗的人随时都可以碰到。
但也有人认为上边的解释过于简单,不足以说明全部含义,于是又解释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是一种比较中肯的解释,但还是有人不满意,认为过于笼统,不够具体。
于是有人做了细致地分析和解释,“景语”不仅有风景,有风景的感情,而且,还藏有人物,有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真可说是变化无方,不拘一格。
再细说就是有些“景语”是风景、人物、感情交织在一起的形象。有些“景语”环环相扣,层次衔接;还有的“景语”如同宝石,放出映射四面八方的虹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很大不同。
诗中的“景语”,带给读者直觉的美感,还给读者带来形象之外的趣味。因为它既是景物,又不仅仅是景物;它既有具体形象,又高于单纯的形象。

“景语”使读者产生了要深入一步或升高一层去探索它的兴趣,读者除了接受所给予的,还有发觉诗人所暗示的,这恰是“景语”能够产生非同一般的艺术魅力的缘由。
知道了上述“景语”的概念和外延意义,再读古诗会有更深的感触,不仅更好的理解诗意,还能更进一步感受诗的美之魅力。
附上唐诗一首:刘慎虚《阙题》,是一首备受赞誉的写景好诗。这首诗原题已失,故为“阙题”。诗中情景,由远及近,物我皆忘。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清丽幽美的山水画卷;白云春光,落英缤纷,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唐代·刘慎虚《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