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集邮小演义》连载结束语

(2016-08-15 15:42:14)
标签:

收藏

集邮

文献集邮

东元典藏

文化

分类: 鉴宝赏珍*元迪典藏

集邮无须洪荒之力  邮谊应该没有国界

《美国集邮小演义》是一篇旧作,写于2002年,当年18日起,在《中国集邮报》选载了十几篇,标题还是报社的编辑设定的。自2016728日起,又开始在文献集邮网和一点号-元东元、搜狐公众号-谷神星连载,今天上传最后一组包括连载结束语,合计30篇。这次发表用的是繁体字原稿,繁体转简体后通篇做了校阅,删减了一些文字,感谢邮友和读者有耐心坚持读完这篇文字。

笔者自初中起开始集邮,是那种小本本信销票水准。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有心无力,零散积存一些票封。上大学后又继续着迷,还参与筹办了“首都大学生第一届邮展”,留下了几枚集邮大家的签名封。参加工作后相对忙碌,多买年册和一些感兴趣的封片卡等。出国后曾一度中断,还是在洛杉矶一家中文报馆做记者时,有一次采访侨界活动结识了美国中美集邮中心Sino-American Philatelic Center的负责人魏进发(Richard Wei)先生,他在邮局工作,还是美国集邮协会终身会员。在与他随后的接触中,开始广泛收集美国邮品,并挂名兼任美国中美集邮中心副总裁。后来该中心与笔者开的公司合办了《美洲集邮月报》,又认识了美国华人开办最早的邮票公司之一的邮趣廊邮票公司(Kenny Lee Philatelics Ltd.)老板kenny Li先生,笔者在办刊的同时兼做邮商,一直到回国后还做过一个时期,并加入了北京市文献集邮研究会,还协助方寸斋办过邮报。后来因为忙于现职,就把大部分邮品一次性出让给郑州的一位邮商,个人抽闲专注集邮文献和专题集邮(眼睛-眼镜)。直到今年6月在网上看到文献集邮网和文献集邮研究会的信息并申请入会获准,个人的集邮生涯终于得以延续,一个因为出国而脱党的人又找到了组织。

在美国搅局我国南海,又欲部署“萨德”于韩国,欺人太甚并激发国人极度愤慨之敏感时段,这篇美言美国的文字还能公开见诸网媒,足见中国的民主开放和文明社会建设之进步,也是大国气度在细枝末节的生动体现,同时也传达了中华民族宽宏厚道的品性,以及普通民众热爱和平的心愿。

集邮和邮谊超越国界、人种和文化差异,笔者无意也无力承载任何使命,只是希望已经并将要呈现在邮票以及封片卡上面的博爱、和平的祈愿,与不同国别、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永远相伴相随!这里不妨借用中国两千多年前一位尊名墨翟(有著作《墨子》)的哲人关于“兼爱”的阐述:强不执弱,众不截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还有句话:中国人从不惹事,更不怕事,善于后发制人!

集邮可怡情、益智,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可以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增进人们的社会和自然知识,可以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桥梁,可以传播科学文化,还可充当友爱与和平的使者,享有收藏之王,王者之好的美誉,最重要的是,集邮是循序渐进的,是和风细雨的,是潜移默化的,不需要风神雷电,也不需要洪荒之力。感谢文献集邮研究会和文献集邮网给了我们可以分享集邮之乐趣的机会和平台,值得珍惜的一定要珍惜。

好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现在拍起惊堂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美国集邮小演义》连载结束语《中国集邮报》2002年1月8日剪报(作者署名辛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