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思绪笔记(上)
(2010-05-30 11:04:27)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品发展方式文化 |
分类: 文化产业*创意经济 |
一、创意产业的概念、内涵与分类
1.概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上海:创意产业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英国: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体创造力、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
2.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文化、科技与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为条件、优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更多是体现在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上。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经济的运行模式都以创新为灵魂,都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使经济运行建立在文化、知识、智慧、价值观念、精神动力、人文环境以及高科技和文化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之上。
3.特征
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发展演变的新趋势,它既具备知识服务业的业态,又有如下特征作为其标志:
(1)创意产业是高附加价值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在这里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正因为如此,创意产业很难从传统产业类型中完全分离开来。
(2)创意企业人员主要是知识型劳动者,拥有能激发出创意灵感的设计高手和特殊专才。创意从业人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他们不断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造性内容,职业能力既来自于个人经验积累,也来自于个人灵感的迸发。生产方式是以脑力与体力、手工与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实现智能生产与实时敏捷生产。在发达国家,随工业化的发展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进步,教育和研发、文化、金融等众多领域的创意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增加。
(4)产业技术向数字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方向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激光技术等高科技广泛运用,给创意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产业应用的技术正向数字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5)产业组织呈现集群化、网络化,企业组织呈现小型化、扁平化、个体化、灵活化的特点。当今社会,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指个体设计师艺术家灵感突发,而是知识和社会文化传播构成与产业发展形态及社会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形成集群化的环境。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生活和工作结合、知识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有独特的本地特征,而且与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联系。创意产业的企业则呈现出小型化、扁平化、个体化、灵活化的特点,“少量的大企业,大量的小企业”成为普遍现象。一个小的设计公司虽然只有几个到十几、二十人,但其设计创意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对周边制造业能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6)企业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创意通常是个人的灵感体现,往往是零乱的、不系统的,因此,创意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通过知识管理来整合和集成。只有通过现代管理手段,整合从研发到营销环节的各种资源,才有可能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更快更好地创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和企业的最大效益。
4.分类
北京: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9个大类:(1)文化艺术;(2)新闻出版;(3)广播、电视、电影;(4)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5)广告会展;(6)艺术品交易;(7)设计服务;(8)旅游、休闲娱乐;(9)其他辅助服务。
台湾:我国台湾地区定义创意产业包括13个产业: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创意生活产业、建筑设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