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出版编务*好书推荐 |
当代河南记者丛书导读之二
——张银波《野菜野花》编辑手记
谷文雨
姥姥家在豫东农村,小时候适逢寒暑假,父母会奖赏性的让我和弟弟去姥姥家住上一段日子,那是小鸟放飞般自由自在的时光。暑期里会与村里的小伙伴到野地里钻青纱帐;寒假里赶上过年更是热闹,最得意的是跟着新婚的小夫妻回娘家,好吃好喝还能得压岁钱。儿时的记忆是刻在石头上的。岁月荏苒,姥姥姥爷都已仙逝,彼时的玩伴多鬓发染霜,但在河沟里摸鱼儿在泥土里打滚的无忧无虑和狂放不拘却永难忘记,并成为回味往事时的最大慰藉。想不到在领受责编《野菜野花》的任务及在编校过程中,却又感受到了回姥姥家般的快慰。
责编被收入当代河南记者丛书的银波先生的《野菜野花》,我以为幸事。这是崔同先生推荐,也是丛书编委会收到的第一部书稿。书稿收录了先生近百篇散文作品,分为“日迹月痕”、“闲情偶寄”、“履踪心迹”、“偶感随想”四个部分,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写的是先生早年生活和求学经历,令我感触至深的是先生对青少年时期种种乡村场景和生活细节的描述,从最初的审读到编校,一遍遍地感受着银波先生饱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真谛的深刻理解,更不时为先生妙笔描述的一幕幕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情景而会心共鸣,彷佛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了姥姥家,尘封的记忆瞬间开启,儿时的情趣、淘气、快活、委屈在稿纸间流淌,在电脑屏幕上跳跃,在心头唤起一种复杂的情绪,有点儿酸楚,更多的是甜蜜。呵呵,这是做编辑的额外收入,是作者给编辑的情感红包。感谢银波先生。
银波先生的《野菜野花》还有不少篇幅写的是报社编辑的夜班生活,这也是这本书的亮点之一。报社的夜班编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银波先生作为这个特殊群体的一分子,经历了从铅字排版到激光照排的历史衍变,更数十年如一日甘心情愿、孜孜不倦地为他人做嫁衣而无怨无悔。在报社做过记者的人无不对编辑特别是夜班编辑怀有一份深深的敬意。在编校这部书稿时,我不止一次地想过,俟书出版,应该告知尽可能多的记者和热衷为报纸投稿的人,认真读读这本书吧!更多了解一点儿夜班编辑的辛苦劳作吧!还想呼吁:如果真有感恩之心,请买一本《野菜野花》。
需要赘言的是,银波先生曾在《野菜野花》自序中为自己的惰性而自责。不必。收入本书的近百篇佳作锦章是您勤奋好学和横溢才华的最好佐证。有人知道也有许多人不知道,昼夜颠倒的工作使您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别人花前月下的时候,您却在案头灯下看校样,别人香甜入梦的时候,您却在为做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而殚精竭虑。光阴似箭,世事沧桑,一些人因多篇佳作获奖而成为名记者,一些人因著作等身而跻身大家,我想,其中的许多人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曾踩在您的肩膀上。您应该感到欣慰,因为您做了您自己喜欢并无怨无悔的事;您应该感到荣耀,因为吾辈后生愿奉您为楷模义无反顾为他人做嫁衣,并乐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