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师”是最动听的称呼

(2006-09-11 08:39:57)
分类: 职业教育*考试指南

“老师”是最动听的称呼

1979年,我以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被录取。进校后从高年级学长那里了解到,当时的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和师大中文系的学生互不服气,其中师大中文系学生颇为自得的就是师大中文系比北大中文系多开了几门课,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那时候,对毕业后从事教育当老师充满了期待。

 

就学期间,对老师十分敬仰,尤其是在能装满五六百名学生的阶梯教室上课,看着讲台上的教授或副教授或讲师或助教,心里幻想着自己将来站在讲台上的样子。毕业前,系里安排实习,在北京市区的一所中学,我面对四五十名学生讲了一个多月的语文课,当时的感觉好极了,尤其是听见学生喊我“老师!老师!”的时候,心里甭提有多美!

 

毕业后留校当了助教,除了做班主任,还兼任有三个班的年级辅导员。当时,我与许多担任班主任兼辅导员的大学老师一样,还必须住在学生宿舍,以便于及时解决学生中发生的问题,真可以说是与学生朝夕相处。不用说,每天要听到无数次“老师!老师!”的喊声,充耳必闻,声声入耳,句句好听!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当时的教育部调我,作为预备党员除了服从组织调动我没有别的选择。当时确实舍不得校园、教室,还有那些可爱又有个性的学生们,特别是再也不会经常听到“老师”的喊声了。果然,到了教育部干部司,从司长、处长到一般科员,一概叫我“小谷”,心里别扭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调进光明日报当记者,在河南记者站工作了10年。这期间结识了许多在基层做通讯员工作的同志,他们大多都称呼我“老师”,这令我十分高兴,每每写稿的时候,就把他们的名字也署上,而且把他们的名字放在我的名字前面,发给报社的稿子就成了这样:“通讯员×××、记者谷文雨报道”,因为,对一些基层单位的通讯员来说,能在中央级媒体发表稿子不是件容易事。

 

去美国后,人们开始叫我“先生”,我想想,也行。在咱们中国古代,先生就是老师,叫我先生就是叫我老师,将就着吧!但逮着机会我就会有意无意地表明我是学师范的,而且是中国最高师范学府毕业的。并且,在我成为当地中文媒体的记者后,举凡有采访学校的线索我都当仁不让,加州大学的洛杉矶分校、尔湾分校、长堤分校我都去采访过;也为不少中文学校、美术培训班写过报道,还专访过一些大学教授、小学老师等。

 

回国后从事出版,有了带“总”字的职务,但我不喜欢这个字眼,好在现在一些单位对上级或年长的人称呼“老师”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约定俗成,我赞成。我曾在相关的会议上暗示或明示,我愿意并且喜欢被叫“老师!”我感到高兴的是,现在多数人都称呼我为“老师”,包括比我年长的,比我官大的,比我钱多的。

 

适逢教师节,写以上的话是想表明一种心迹:教育,是最伟大的事业!教师,是最崇高的职业!老师,是最美丽的称呼。我现在不能生活在校园里,但教师是我永远仰慕的人!我要深深地鞠一躬:老师,节日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