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杂文*人生感悟 |
在国外,商业意义上的畅销书一直游走在文学的边缘,即使走进文学的殿堂,也只能蜷缩在角落里。读者自然不会去过于关注这些,但至少评论家是这样看待的。在中国,一个出了几本算是畅销书的韩寒却张狂到了极致,有影响的评论家说了他几句他不爱听的话,就跳脚大骂,出口伤人,更有那么多的跟进者、盲从者,帮腔助威,摇旗呐喊,咄咄逼人。同时,许多平时慎开尊口的人却再也无法按捺心中对韩寒们无理张狂的不满而有话要说。
这不能说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却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是什么原因使一次或一场本应该局限于文坛上的文学研讨变成了骂场?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年轻的准作家如此目中无人、狂妄自大?韩寒及其拥趸者有什么理由漫骂一个行使自己应尽职责的文学评论家?为什么那么多平时不愿多言的人再也无法容忍韩寒们的鼓噪而拍案而起?
原因应该有多种,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教育的失败,社会的失察。韩寒在读书时就写书,遗憾的是他学会了写字,却没有学会做人。不能说他没有文学的素养,但他做人的涵养却是太差太差了。他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更何况人从来就是社会人,作为作家的人更应该对社会负起责任。韩寒恶劣的口德不仅污染了社会,还给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过多指责韩寒没有太大意义,他那几本书能卖得好,除了书商的炒作,也与一些评论家不负责任地吹捧不无关系,这叫咎由自取。需要反躬自问的是,许多本应该做的事情做了没有?许多本不应该做的事情又由谁来禁止?韩寒何以成了现在这种以丑为荣、不知廉耻的“青春偶像”?他的小学教育,他的中学教育,他的大学教育,都分别存在什么问题?我们那些管理教育、研究教育、从事教育的人做没有做好本应该做而且应该做好的事情?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街道,我们的共青团,我们的舆论机构,都有没有尽职尽责?
如果说白韩之争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那是一件好事。是是非非越辩越明。韩寒们需要自省,我们这些年长者需要反思。“子不教,父之过”,韩寒们无理张狂,该打屁股的是我们这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