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70后作家诗人基本都在异乡闯荡并已安家立业,但大多放弃了当初的文学梦.有了一定物质基础,却以丧失精神家园为代价,真不知该庆幸还是悲哀.
生于70年代初期的诗人兼画家江雪,久居黄石这个不大却盛产先锋艺术家的城市,在先锋诗歌创作上启蒙与起步甚早,本该有更大发展空间,但正值写作高潮期惨遭国家强力机关封笔数年,令其诗歌理想与现实生活均大受波折.难能可贵的是,解禁后他依旧坚持先锋诗歌与艺术探索,创办主编的先锋民刊<后天>更在民间先锋艺术圈颇具影响.
最该反思的是本人,生于70年代中后期的尘冰,在90年代前期校园文坛还算有点影响,系90年代中学生先锋诗派“双头鸟”主要成员,曾创办蕲春中学生文联并参与创立湖北省青少年文协及《青少年文坛报》,并作为中学生代表出席1993年中国新时期文学艺术年会,组诗《最后一个流浪的歌手》还得到1994年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新作奖.以文学成绩免试特招大学又弃学从军,成为年龄最小的海军青年作家班学员.退役后来到上海改写小说,两部长篇小说《沉入喧嚣》与《向上堕落》出版后在图书市场反响虽不错但销量未达到心理目标.终究耐不住寂寞或于名利迷失于大上海的灯红酒绿中,一心只想做文化实业,与文学梦渐行渐远。出资设立“锋尚华文文学新人奖”不过是惭愧之余,力所能及为坚持文学追求的新锐作家诗人做点实事。
还有高中时就曾荣膺《湖北日报》小小说一等奖的朱彦,如今身在湖北省国税局机关受困于仕途;善写散文诗的陈未鸣已是《宁波日报》记者专攻新闻;后起之秀陈晓华也已从文学转向专职武警新闻记者.
对于蕲春70后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