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儿子掌掴病父呼唤“病有所护”
乔志峰
儿子医院掌掴患病父亲,老人手被打骨折。近日,网曝上海一医院病房内疑似儿子掌掴患病父亲,引发网友关注。据网友称,老人天天被自己儿子殴打虐待,被儿子打到手骨折、脸部乌青。爆料网友称,老人有一点老年痴呆,但每次被殴打时都十分恐惧。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记者了解到,老人有三个子女,打人的是大儿子,由于照顾不过来,老伴让大儿子前来照顾。据知情人透露,其余两个孩子对老人不管不顾,仅老大愿意来照顾生病的父亲。(8月21日新民网)
俗话说“养儿防老”,没想到儿子也能对父亲如此无情、暴力,难怪视频在网上引发众怒,无数网友都在对该男子提出批评和声讨。但也有部分网友比较冷静,认为从视频看,老人被照料得还算比较干净,可能是儿子实在承受不住长年照料病人的压力,方才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过激之举。
久病床前无孝子,话虽残酷,却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得到了不少人的默认。但无论如何,赡养老人都是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都不能对老人施以言语辱骂,更不能动手殴打。如果情节恶劣,不仅会遭受舆论和道德的谴责,甚至还可能构成虐待罪。对视频曝光的事件,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或批评教育,或追究相关责任。
不过,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评价、处置类似事件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现行医疗体制下,一旦家里有重病病人(特别是长年病号),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护理负担也往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人们以前更关注经济方面的问题,对护理方面重视不够。“病有所医”,当然是最重要的,但“病有所护”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许多失能、半失能以及身患重疾的老人来说,亟需的不仅是医治,更是医病、养病、护理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长期病人的护理应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给予更多的制度性关怀,并且这部分服务费用也应纳入医保,不能全部责任都让家属来扛。
儿子掌掴患病父亲呼唤“病有所护”。如果医养护一体的服务体系业已建立,家属因不堪重负而最终“崩溃”的现象就会少很多。让病人及其家属都能得到真正的宽慰和解脱,需要全社会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做出医疗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的调整。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wh/2017-08-22/doc-ifykcppx99831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