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七旬老母坐后备厢”看“中国式母亲”
乔志峰
“七旬老母坐后备厢”引热议,老母亲:我儿冤枉,是我要求的。近日,网上被一张图片刷屏。“儿子车内载客谈笑,7旬老母坐后备厢被风吹。”发图的人说,车里坐着穿着体面的四个人,笑得都那么开心,但唯独老母亲一个人坐在后备箱里被风吹得睁不开眼。车主刘先生此举让网民“怒”了,纷纷谴责当事人刘先生的行为,骂他“大不孝”、“丧尽天良!”刘母表示:都是好心人,但我儿子真是被冤枉了。你来村里问问,孩子可孝顺了,50多岁了背负这名声,我心里也很难受。以后再也不坐后备厢了。(2月28日《河南商报》)
相关视频在网上流传之初,就有朋友在微博上问我对此怎么看。我个人的看法是:当事人的做法不妥,也不安全,但由此却并不能说明他不孝顺或虐待母亲。原因很简单,能够带母亲一起出去,说明跟母亲的关系应当不错,真正的不孝之子根本无视母亲的存在。这里边,肯定有内情,并且母亲肯定是自愿的,甚至是自己提出来的。
果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天中午,刘先生的弟弟相亲,全家带着女方客人吃饭。吃完饭,要送客,车上坐着父亲、两个媒人和一个醉酒的亲戚,多一人坐不下。此外,“车上还有一些东西。”他提出让母亲在饭店等,再回来接。但母亲说,总共就200米就到家,不用这么麻烦。他又想把东西从车上搬下腾空间,母亲说太折腾,后备厢空着,将就一下就到家……跟我事先猜测的基本一致。这倒并非我多么的具有先见之明,而是因为我非常的了解“中国式母亲”。
中国的很多母亲,可能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处世之道,但她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她们对子女有着无私的全心全意的爱,不会因任何事情的影响而改变,为了孩子她们可以义无反顾地付出一切。只要对孩子有利的事情,即便是要委屈自己甚至牺牲自己,她们也甘之如饴。母亲的伟大,在“中国式母亲”的身上能够得到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
母亲的付出和牺牲精神令人动容,但也并非全系“正能量”,也有需要商榷和反思的地方。爱得过深,就容易陷入情绪化,进而迷失理性。现在,溺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母亲溺爱的尤其多。过度溺爱、万事包办,难免会影响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正常养成。同时更是导致部分子女责任感缺失,将母亲的付出和牺牲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知感恩、不知回报。由此引发的负面事例,我们见过的还少吗?
回到开头提到的新闻上来,当事人除了没有考虑到对母亲给予足够的尊重之外,其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也非常淡薄——母亲坐在后备箱里,虽然路途很近,可万一出点什么事儿,岂不抱憾终身?这恐怕不仅危险,而且违法,执法部门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处罚。而做母亲的,即便“心里很难受”,也是因为担心孩子的名声受影响,而不是对儿子的不妥之处进行反思。这种“中国式母亲”特有的思维模式,也真的该有所改变了。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乔志峰评论”(qiaozhifeng000)
一直播,乔志峰(ID:539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