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集体免职的背后是“塌方式不作为”
乔志峰
污染问题曝光,陕西户县环保局原领导班子集体被免。因媒体曝光系列环境污染,华商报记者2月14日获悉,户县环境保护局原领导班子3人被集体免职。整个领导班子全免全国罕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月16日《华商报》)
整个领导班子集体被免,此前也并非没有出现过,只不过基本上都是因为出现了“塌方式腐败”的现象。而由于媒体曝光了问题而集体被免,此前还真是很少听说,也难怪媒体要惊呼“全国罕见”了。
那么,这样做是否过于严厉,也过于“不讲方式”了?我不这么认为。现在,很多单位实行的都是集体负责制,工作没做好、单位存在问题,所有的班子成员都要为之负责。这里边,可能有主要责任、有次要责任,但某个成员没有一点责任的可能性不大,集体免职的背后是“塌方式不作为”。这其实不难理解,只要有一个班子成员(哪怕他不是一把手)能够尽职尽责,为切实履职不懈努力,特别是在班子会议上据理力争、不断谏言,或许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至少不会如此严重,以致于到最后难以收场。
毋庸讳言的是,当前一些地方对公务员特别是有职务的官员的管理不是太“紧”,而是太“松”。部分公务员在工作中存在懒、散、推、拖的“衙门作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责任心和积极性。在这样的状况下,严厉整治比所谓的“教育为主”和“人性化管理”更科学、更有效。对“塌方式不作为”的领导班子断然采取集体免职的铁腕处置方式,无疑更能起到“触动灵魂”的作用,也更能引起其他单位、其他官员的警醒。
事实证明,集体免职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户县环保局新任领导班子就职后,干部职工放弃元宵节休假连续工作。很快,对于电视问政现场曝光的11个问题、热线接听的5个问题已逐一调查落实。不努力工作,就可能也会面临淘汰,殷鉴不远,他们怎敢不用心、不努力?
现在,不少地方也都相继出台了一些“治庸”的新举措,但有一些却流于形式,有的还难逃“作秀”之嫌。有人甚至还总结出了一套明哲保身的官场“秘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喝开水身体好、少管闲事威信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要知道,纳税人养着公务员不是白养的,是需要他们负责任的,是需要他们干活的,要这种混吃等喝的“好好先生”何用?喜欢作秀的官员要不得,“不作为”的官员同样要不得。
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少作秀、不作秀,多做实事、多做好事,理直气壮地去做应该做的事。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不作为”跟腐败和搞不正之风一样,都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现在有人因为“不作为”受到了处理,并且是集体免职,给某些“慢条斯理”的公务员敲响了警钟。类似现象,其他单位还有没有?需要举一反三,该反思的反思、该整改的整改。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乔志峰评论”(qiaozhifeng000)
一直播,乔志峰(ID:53909019)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7/0216/09/CDCROIPR000187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