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法制节目成为“教唆犯罪”的活教材

(2016-11-08 08:16:49)
标签:

杂谈

别让法制节目成为“教唆犯罪”的活教材

别让法制节目成为“教唆犯罪”的活教材


乔志峰

男子刚出狱又作案被抓时正看法制节目学抢劫知识”。骑摩托车抢劫的嫌疑人王某在黄冈淋山河镇的一家网吧内被抓获。据武汉市公安局新洲分局刑侦大队情报中队中队长吴越介绍,“抓捕时他正在看天网栏目的《深夜擒贼》,现场搜出了抢来的现金、手机和刚刚从监狱放出来的判决书。”嫌疑人王某称自己没有身份证,也没有地方工作,于是想到了抢劫。在被问到为什么要看法制类节目,他说:“我很喜欢这个节目,可以学到(抢劫)的知识......”(116日东方网)

从影视剧和电视节目中获得犯罪“灵感”学习作案知识,并非新鲜事儿。郑州铁路警察破获一起涉及多省市的贩毒大案,据数名毒贩交代,他们平时经常观看贩毒题材电视剧《黑冰》及央视《今日说法》,研究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法。原来主流媒体和主旋律节目,其作用也不一定完全是正面的,也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呢。

不止一档法制节目成为“教唆犯罪”的活教材,暴露出某些电视栏目存在的把关不严、内容“越界”的问题。有时候,这源于制作人员法制知识欠缺,把握不住边界。同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种可能,就是个别节目过度追求刺激和所谓的“真实再现”,其目的无非是迎合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招徕更多的眼球、提高收视率。

近年来,广电总局不断加大电视节目管理力度:重拳出击整治相亲节目、黄金时间不得播放“凶杀暴力涉案剧”、明令禁止整容变性节目、严禁炒作名人丑闻绯闻和劣迹、对家庭伦理剧流行“三破一苦”的现象提出警示……上述禁令提到的电视节目形态或庸俗无聊,或宣扬拜金主义,格调确实不高。可万万没想到,主旋律的法制节目,竟然也有副作用。并且相对而言,“教唆犯罪”比庸俗无聊更严重,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

千万别让法制节目成为“教唆犯罪”的活教材。一方面,需要相关栏目重视对制作人员的法治培训,以便更好地掌握节目的尺度,不哗众取宠、不过度“写实”。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对此类节目加大监管和把关的力度,避免其由于种种原因而跑偏。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乔志峰评论”(qiaozhifeng000

欢迎加微信869662393

新闻链接

http://sd.china.com.cn/a/2016/xjoe_1106/778987.html

�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