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被保险”,这毛病不能惯

乔志峰
“汽车票中已包含保险,为何兰州客运中心还强制销售2元钱的保险?”近日,天水来兰的李师傅向媒体反映,在车票本身已含有保险的情况下,他又稀里糊涂地“被保险”了一回。据悉,兰州市各汽车站强制乘客购买保险一事已被媒体和乘客多次反映和投诉。
受到质疑后,车站方解释称,这么做是为了出事后规避风险,乘客可自愿购买。规避风险,听起来似乎没毛病。可是,车站要规避风险,怎么能让乘客掏钱买单?这不是把责任都推给乘客嘛。更何况,这份额外的保险是跟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无利不早起,如果说车站没有从中得到一点利益,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我是不相信。看来,所谓的“规避风险”,实际上不过是站方为自己“创收”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至于“乘客可自愿购买”,听起来是不是也很耳熟?“自愿”这俩字儿,现在已经被太多的单位和行业用滥了,甚至被异化为万能遮羞布和挡箭牌。以兰州客运中心卖保险为例,既然是“自愿”,卖票时为何没有询问乘客意愿就直接撕票,且拒绝退票?这是“自愿”吗?你就别拿“被自愿”为“被保险”开脱了。
当然,尽管汽车票中已经包含了保险费用,如果确有乘客为了多一份保障,自愿购买额外保险,完全可以理解;车站开展这方面的代办业务也无可厚非,也算是为乘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但无论如何,这一定要建立在乘客真正自愿的基础上,绝不能沦为模糊地带。乘客购票时,必须明确告知乘客有这么一回事,只有得到乘客的明确同意和授权后方可操作,否则不仅侵害乘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严重的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
交通部2000年下发的“关于允许水路道路客运站点代办旅客保险业务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各水路、道路客运站点代办旅客保险业务,必须遵循投保自愿及代售保险窗口和售票窗口分离的原则。那些扛着“自愿”旗号打擦边球的车站,请自我对照一下,自己是否已然违规呢?据悉,前不久,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答复网友投诉时,要求各车站自查自纠、规范销售行为。现在看来,问题依然存在,并未得到根治,监管部门需要拿出更严厉的监管措施来。
其实,类似问题还并非只有兰州一地存在,其他一些地方的汽车站也存在强售保险的问题。每张车票可投保1份乘客意外险、每份保险费2元,似乎没有多少钱,不值得较真。这也就是不少乘客虽然也发现自己“被自愿”了,却选择了隐忍的一大原因。可是,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儿,而是涉及众多乘客的切身利益和车站的规范操作,不能忍气吞声。假如像李师傅这样较真的乘客越来越多,对不良现象都拿出零容忍的态度,类似的问题肯定会少很多。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除了相关单位的自觉、自律,以及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来自消费者的合力推进。对“被自愿”、“被保险”这类坏毛病,我们不能惯。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乔志峰评论”(qiaozhifeng000)
欢迎加微信869662393
新闻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