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巨额罚款并非“福喜事件”终点

乔志峰
麦当劳供应商福喜认罚1698.4万元,将被纳入黑名单。上海市食药监管局10月2日宣布,日前,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已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依法作出警告、没收违法生产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1698.4万元、吊销和注销相关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已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上级公司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作出警告、罚款730.1万元等行政处罚。两公司罚款合计人民币2428.5万元。(10月3日澎湃新闻)
相信很多人对“福喜事件”都还记忆犹新:媒体记者卧底麦当劳、肯德基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两个多月,发现其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等售给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多家洋快餐。为掩盖这些行为,福喜还处心积虑做了对内、对外两本账,问题十分严重、情节十分恶劣,迅速发酵成影响巨大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今年2月1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依法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河北福喜)、被告人杨立群、贺业政等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10人被判刑。今年7月1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司法审判结束后,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立即启动了对“上海福喜案件”涉及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和其上级公司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程序,作出了“天价罚款”等处罚。
启动刑事程序、行政处罚程序,无疑是动了真格、拿出了监管的力度。这些年来,食品安全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地方还存在以罚代管等严重问题,不少食品企业出事之后未能受到应有惩处、轻易蒙混过关,客观上纵容了丑陋现象的滋生蔓延。希望此次福喜事件的处置力度能够成为一个标杆,从整体上抬高食品违法的成本,让更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怵然而惊,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我们也很清楚,福喜事件之所以能够处置得如此迅速有力,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舆论倒逼。媒体曝光,引发全社会强烈关注,形成了社会热点;二是“情况特殊”。此次涉案的不是普通国内企业,而是国际名企,波及到的也都是知名洋快餐。如果不是有这两个因素,事情是否会受到如此高度重视,恐怕很难说。不过,虽然福喜事件已经闹得很“大”了,我觉得还不够“大”,还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化”。
一是要举一反三,扩大对食品安全的核查力度。类似问题,真的只有福喜一家存在吗?其他食品供应商是否也可能使用过期肉,甚至存在其他更严重的猫腻?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洋快餐的卫生条件应该是不错的。现在,洋快餐也出事了,那些本土餐馆情况又是如何?各地都应该以福喜事件为契机,进行一次食品安全的大检查、大治理。只对已经暴露了的“倒霉蛋”严查重处,却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扩大战果,无益于整个食品安全环境的好转。
二是要倒查责任,扩大对责任人的追究范围。现在,企业的责任人被判刑了,企业也遭到巨额罚款,可对在监管中失职失责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似乎却未见处理意见。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据悉,微博上有一位名为“@曾经福喜内部员工”的网友曾在2013年1月就爆料称上海福喜食品的肉类产品存在问题。然而,他的爆料并未引起关注。另据报道,过去几年,上海市质监和食药监部门对福喜进行过7次检查,都没检出问题。如果不是记者卧底两月揭出内幕,恐怕上海福喜至今仍继续风生水起。如此监管,是否形同虚设?如果不追究问责,焉能服众,又怎能遏制食品领域问题频发的势头?巨额罚款并非“福喜事件”终点,而应该是强化监管部门内部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的开端。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乔志峰评论”(qiaozhifeng000)
欢迎加微信869662393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6/1003/08/C2EKHI4400014SEH.html
��du�a�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