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学生放弃学业照顾病母”带来的不仅是感动
乔志峰
河南一90后大学生为照顾生病母亲放弃学业。在河南省内黄县荣康医院的一张病床上,家住内黄县城关镇真武庙村的李海涛正在照顾病床上的母亲。又高又瘦的李海涛出生于1990年,2010年考入安阳工学院读书,就在他上大四期间,母亲王现平突然被查出癌症。得知噩耗后,海涛一下子蒙了,假如自己不上大学,母亲也不用这么劳累,也许母亲就不会得病。(视觉中国)
李海涛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对母亲对家庭有着超越年龄的责任感和担当。在为他感动、点赞的同时,也感到几分惋惜和担忧。惋惜的是他放弃了学业,多年寒窗苦读功亏一篑,将来的就业和前途怎么办?担忧的是照顾母亲的重任以及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他年轻的肩头,他真的能承受吗?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如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该会得到好心人或社会福利机构的帮助,或许可以在解决一部分治疗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可护理病人却需要付出长期的劳动和艰辛,恐怕很难有其他人来替李海涛分担。
记得网络上曾经流传一段视频,一中年女子在医院狂扇老母耳光,怒骂:你咋不死了呢!老人骨瘦如柴,说话口齿不清,想拦住女儿打人的手也无能为力……女子还骂母亲:“你可快溜死吧……”有网友称发现老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怀疑老人遭到女儿殴打。与李海涛相比,这位女子对母亲的恶劣态度令人愤怒。但也有部分网友比较冷静,认为从视频看,老人被照料得还算比较干净,可能是女儿实在承受不住长年照料病人的压力,方才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过激之举。
一反一正两个事例,其实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对生病的老人,特别是那些长年病号,该如何进行护理和照料?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还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由家人特别是子女来侍奉。养儿防老,父母抚养子女,子女必须对父母尽到赡养的义务。不过,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评价、处置类似事件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现行医疗体制下,一旦家里有重病病人(特别是长年病号),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护理负担也往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老话会得到不少人默认的原因。
近年来,这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了一些地方的重视,河南、湖南宁远等地方都出台了规定,独生子女可带薪请假照顾住院父母,也就是“独生子女父母年老住院护理假”——独生子女家庭,在父母年满60周岁因病住院治疗期间,可向所在单位请假年累计不超过20天的护理假,护理期间,单位视为出勤。20天的护理假,对那些老人偶尔生病的家庭而言,基本上够用了,但对长年病号却杯水车薪。并且,护理假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适用,对正在求学的李海涛却并无帮助,护理期间他没有收入,连学业也要放弃。
“大学生放弃学业照顾病母”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是对现实问题的审视和思考。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还是需要建立起广泛适用的普惠制度。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构建医养护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医病、养病、护理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经济投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出台税收优惠等政策,来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大背景下,及早对此出台更多举措已经迫在眉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