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坏力很强”的“熊孩子”需要惩戒教育

(2016-05-08 06:51:20)
标签:

杂谈

“破坏力很强”的“熊孩子”需要惩戒教育

http://proc.iifs.ifeng.com/blog/2016/05/08/l6KhypeTpquNgnXKps6fgL2Wm2XKlWGgrHKfpWVrb5NrbGOWb2i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乔志峰

动物博物馆发微博抱怨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熊孩子,就好不了,破坏力很强。”近日,科普大V“@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 发微博抱怨来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并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还放上当日该校学生离开博物馆后垃圾遍地的照片为证。此文一出引发哗然。被点名的小学随后公开道歉,并对学生召开主题教育活动。(5月7日《北京青年报》)

类似的熊孩子破坏公共场所秩序的现象,不说十分普遍,起码并不鲜见。曾几何时,郑州图书馆新馆试运行,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体验,小孩子吃书、婴儿尖叫哭闹、乱撒尿、嬉戏追逐等行为严重影响了阅读环境。万般无奈,郑州图书馆新馆只好宣布不足14岁暂不接待。

图书馆大门应向所有人敞开,人人可借、人人可看,是现代图书馆平等服务理念的体现。博物馆也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特别是未成年人,正是需要读书汲取知识、陶冶情操的时候,理应成为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重要“座上宾”。然而,这些场所却对熊孩子各种“受不了”,有的忍不住抱怨连连,有的甚至对孩子们下了“逐客令”,是否有点不近人情、有悖图书馆和博物馆设立的初衷呢?我觉得不是。公共场所有责任、有义务维护正常的阅读和参观秩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有必要将影响正常秩序者“请出去”。否则公共场所成了乌烟瘴气的游乐场,还怎么向其他人提供服务?

读书和参观需要良好的环境,公共场所需要讲公德,这本是最基本的常识。“熊孩子”上蹿下跳胡闹,问题还是出在家长和大人身上。既然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为何没有对孩子进行守秩序、讲文明的教育?发现孩子胡打乱闹,为何没有及时制止、批评教育?每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熊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或几个不负责任的大人,或者是家长,或者是老师。言传不如身教,“熊孩子”都快引发“众怒”了,某些大人难道不该好好反思一下吗?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知书达理的新一代,而非让人头疼的“熊孩子”。

据了解,前去参加本次博物馆活动的是白家庄小学本部北校区六年级的190余位同学。学校事后表示,责任主要应由在学校承担,老师也存在着监管不力的情况。对于部分学生的这一行为,白家庄小学不仅在学校的微博平台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表示道歉和接受社会监督,还在全校范围内召开了主题教育活动,希望全校学生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被曝光了之后,校方态度还算端正、措施也还算实实在在。我同时还有个建议:除了主题教育,还可以对当天不自觉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戒教育,比如让他们参与一些义务劳动等等。惩戒不是体罚,惩戒教育是对赏识教育、奖励教育的一种补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错误、矫正言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