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鲜榨果汁”不含果汁源于标准缺失

(2016-04-18 12:23:49)
标签:

杂谈

“鲜榨果汁”不含果汁源于标准缺失

乔志峰

媒体调查果汁饮料:勾兑一扎橙汁成本不到两元。天气逐渐暖起来,街头路边的鲜榨果汁也火了起来。无论在餐厅吃饭,还是在街边购买饮料,鲜榨果汁都以其健康的概念广受欢迎。这些“鲜榨果汁”真的是果汁吗?近日,新京报记者分别在街边饮料店、快餐店、超市等购买了5种果汁,其中3种系商家口中的鲜榨果汁,2种为超市销售的标称“100%果汁”的瓶装果汁,并将其作为样品送至北京智云达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5种果汁样品中,只有3种样品含有果汁(其中一种仅含少量),另外2种不含果汁。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很多所谓的鲜榨果蔬汁就是使用浓缩果汁、果酱、果汁伴侣、果汁粉之类的复合添加剂勾兑而成,鲜果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实际上大部分是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成分。食品专家表示,事实上,目前饭店和饮品店里销售的各种果蔬汁饮品,多数属于勾兑产品。这种果蔬汁营养成分较少,同时由于糖分较高,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不少消费者特别是年轻姑娘,都喜欢喝所谓的“鲜榨果汁”,为的不仅是口感,有的还是冲着新鲜天然、营养美容等因素才趋之若鹜。看了媒体的调查,那些“好这口”的朋友得知自己喝下去的“鲜榨果汁”可能连一星半点的果汁都没有,而是用各种添加剂通过“化学勾兑”的方式炮制的,会不会有一种呕吐的冲动?这一大堆添加剂喝进肚里,还不光是恶心那么简单,还可能会给身体造成实实在在的损害。

“鲜榨果汁”没果汁,其实也并非难以理解,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纯果汁成本多高啊,你十块钱就想买纯果汁?不可能啊!”可是,作为消费者,可能并未过多考虑果汁的成本,而是轻信了商家的说法。严格来说,将勾兑果汁打着“鲜榨果汁”的幌子售卖,未免有欺诈之嫌。将成本不到2块钱的所谓果汁卖到几十块,是否也涉嫌价格欺诈和暴利呢?

对“鲜榨果汁”的爆料,实际上并非第一次出现。曾经有一位化学老师在微博上迅速蹿红,过万网友通过他的一段视频目睹了一堂特殊的化学课:短短几分钟,这名老师就用水和各种食品添加剂瞬间“合成”了新鲜出炉的“鲜榨果汁”。他用试验告诫同学们:喝饮料=喝水 添加剂,一定要“远离垃圾食品”。网友惊呼:看来以后只能喝白开水了。

虽然我本人早已过了喝果汁的年龄,但看了这段视频依然感到心惊。有一句话流传甚广:中国人在食品安全中实现了化学启蒙。感谢这位化学老师和媒体记者,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给我们又上了一堂生动的化学课和食品安全课。

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正如专家所言,“作为现代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远离添加剂”。可怕的是,有些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牟取更多的暴利,随意添加、过量添加。果汁和饮料中含有一定的添加剂或许难以避免,但可恶的是,不良商家还非要将这种含有大量添加剂的东西叫做“鲜榨果汁”,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鲜榨果汁”里“果汁含量极低”甚至不含果汁,源于相关标准的缺失。目前,只有浙江、上海、武汉等地出台了鲜榨果汁的地方标准,而国家对鲜榨果汁的品质作出规范的《饭店餐饮业鲜榨果蔬汁标准》还在制定中,尚未出台。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武汉的《鲜榨果蔬汁、五谷杂粮饮品技术规范》中规定,鲜榨果汁要使用新鲜水果现场榨制而成,水果含量不低于30%。这样的标准就很明确、很科学,值得国家标准借鉴和推广。

同时,我建议,今后国家还应出台强制性规定:对于那些含有大量添加剂的果汁,一律不许叫“鲜榨果汁”,而应该叫“合成果汁”或“化学果汁”,并在包装物上明确印上“含大量添加剂,过量饮用有害健康”提示语,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6/0417/03/BKQRI9JT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