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偷偷”充饭卡,爱心更圆满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乔志峰
南京高校“偷偷”给贫困生充饭卡。近日,南京理工启动暖心饭卡项目,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1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被列为受资助对象。校方直接将补贴款打入学生饭卡,无需填表申请,不用审核。网友:这样不用伤害贫困学生自尊心,又可精准扶贫。(3月25日《新华日报》)
一直以来,不少爱心人士、福利机构和学校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帮助贫困生的同时,维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不必为此背负较大的心理负担,更不必抛头露面、在公开场合展示自身的贫困?南京理工“偷偷”充饭卡的方式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探索,既让人感到了满满的暖意和诚意,其具体的操作方式也带给我们不少启发。
首先,判断贫困生的条件设置科学合理,能够精准地筛选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说明学生以在学校食堂就餐为主,而非因嘴太刁外出就餐、离家近回家蹭饭等其他原因导致消费额过低;1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一顿饭花的钱不超过7元,说明学生连吃饭都精打细算、小心谨慎,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
其次,发放救助款的流程简单快捷,准确而高效。既然已经通过饭卡消费额筛选出了贫困生,那么就无须再附加其他条件,否则,繁琐的手续不光折腾学生,也会增加校方的工作量、产生无必要的成本。钱打入饭卡,就必须“专款专用”、用于改善伙食,而无法挪作他用,爱心款真正发挥了预期的作用。
给贫困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需要的不仅是一番好意,更需要一片苦心——将孩子的感受考虑得更多一点、将审核条件设置得更合理一点、将发放流程设计得更顺畅一点。教育者想得越周全,爱心就越圆满。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16-03-25/doc-ifxqsxic31826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