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汽车也“早产”?

(2015-12-18 17:04:01)
标签:

杂谈

汽车也“早产”?

 

乔志峰

 

郑州市民买到“早产”车,4S店回应是为了冲任务。郑州市民李宗山十分不安。他在今年8月购买的一辆福特新车,厂家车辆信息查询却显示该车是5月出售,车主也并非他本人。会不会是买到了一辆二手车?对此,售车的4S店回复称,车肯定是一辆新车,修改日期是为了冲刺厂家的销售任务,他们会承担首次保养的费用。(12月18日《大河报》)

 

汽车也“早产”,4S店给出的解释,是为了提前冲刺完成厂家布置的销售任务。即便这种解释属实,无疑也存在问题——不仅属于弄虚作假,违背了正常的销售程序,同时,更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违反消法,还给汽车今后的维修、保养等方面埋下了隐患。

 

作为4S店,必须及时为消费者解决问题,同时纠正错误,立即停止这种不规范的操作方式。而对于汽车厂家而言,既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也要反省现行的销售考评办法,避免因不科学、不合理的考核模式引发冲任务等弊端。否则,最终损害的,恐怕还是自身的品牌形象。

 

近年来,汽车消费领域出现的问题不少。造成乱象的原因,首先是源自信息的不对等。对汽车的认知需要比较复杂的专业知识,别说普通消费者,就连一些老司机也未必能够了解得很全面。如果有商家刻意隐瞒问题或故意设套儿,消费者很难及时发现。

 

其次,监管不力也是一大原因。消费者利益受到伤害后,取证难、鉴定难常成为维权路上的拦路虎。这就需要政府监管部门负起责任来。消费者不懂的,专业部门要懂。对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涉嫌违法违规的做法,应当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做好管控。如果非要等到消费者上当了、媒体曝光了才能发现问题,是不是有失职失责之嫌呢?要想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监管部门就必须主动把好关、守土有责。

 

新闻链接

http://news.dahe.cn/2015/12-18/10617521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