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乔志峰
国家发改委决定,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规定,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理由是:充分发挥成品油价格杠杆作用,是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低油价时,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稳定,有利于抑制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环境保护,改善空气质量。
不按规矩降油价,原本就是一种有损政府公信力的行为。而拿环保和雾霾来作为理由,更是难以服众,甚至有侮辱公众智商之嫌。如果高油价能治理雾霾、带给我们蓝天白云,那么环保问题早就不是问题了。
这样的做派、这样的说辞,遭受公众吐槽在所难免。在这种重要时刻,怎么能少得了段子手呢,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给我发段子,有人说:某部门这么多年就干两件事:1,涨价,2,为涨价找理由!马上有人补充说:你说得不完全,还有两件事,1,不降价;2.为不降价找理由。这是网友们的调侃,而媒体则扎实多了,有媒体干脆盘点了“发改委有多少种不降价的姿势”,其中包括长期补贴财政难承受、油价仍未涨到位等等,真是欲涨之价、何患无辞。即使油价根据联动机制下调了,却也可能随之上调消费税,总而言之,消费者很难得到实惠。
中国的油价到底高不高?高到何种程度?垄断部门的暴利有多“暴”?官商之间的关系有多铁?老百姓们不说完全清楚,最起码也是“基本清楚”。清楚有什么用呢?我们说了也不算。中国房价高是因为老百姓太有钱,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中国从来没有过“上学难”、也没有过“上学贵”……对种种问题和痼疾,专家、官员和相关部门总能给自己的行为找到高大上的理由。现在,又来了个油价不下调是为了环保。好吧好吧,一切以你们说的为准,我们只须奉上“经久不息的掌声”就行了。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案吧?陈同海利用职务便利,在企业经营、转让土地、承揽工程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1.9573亿余元。我不由得生出疑问,陈同海贪的这两亿元,是否也该“基本”打入油价成本呢?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现在的油价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油价下调了,让陈同海们吃什么呢?物价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执政理念问题,甚至是反腐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