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棍节”猫腻脱光了谁

(2015-11-11 09:32:59)
标签:

杂谈

“光棍节”猫腻脱光了

 

乔志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双十一购物节到来,不少买家早就跃跃欲试,把想“拍”的东西放到了购物车里。但是,一些细心的用户发现,有些商品的价格悄悄地就上涨了。也就是说,电商们打算“先提价再打折”。119日央广网

 

先抬价再打折,这是一些实体店常见的促销猫腻。现在,类似做法已经被电商有样学样,当作“先进经验”移植到了网上。看来,很多网民推崇的“多上网、上少当”的名言也并非处处适用,特别是涉及到经济利益的时候,更须多长个心眼,以免一不小心被忽悠了。在商业领域乃至全社会都存在诚信缺失问题的大环境里,网络也很难成为一方净土。

  

有论者认为,粗放式的电商战,既透支着消费者的基本信任,也透支着市场前景,电商战造就不了真繁荣。事实确是如此,缺乏诚信的商家必将被消费者唾弃,没有规则和秩序的市场也必然混乱不堪,无法走上正常发展的良性轨道。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双十一”电商狂欢,其实埋下了诸多的隐患。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公开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明确表示要“禁止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等违法行为”。可是,类似问题还是出现了。“先抬价再打折的行为,是否已经涉嫌商业欺诈电商随意改变商品定价,是否符合相关法规?

 

虽然“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也自以为自己的伎俩可以瞒天过海,但还是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了破绽。例如,消费者张小姐就发现,一款洗发液之前价格60多块钱,双十一把价格提到90多。记者浏览了多家电商平台,发现虽然双十一活动当天一些货品价格确实降价不少,但是现在的售卖价格却比之前高。电商专家鲁振旺表示,为了显得降价幅度大,这种情况不少见。

 

于是问题就来了:对某些电商涉嫌欺诈的行为,消费者无意中发现了,记者调查后也确认了,业内人士明确表示“这种情况不少见”,那么,政府监管部门在哪里呢?迄今为止,我们似乎并未看到物价部门、工商部门的主动作为,也未看到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的身影。这又是否涉嫌渎职呢?

  

“先提价再打折”的猫腻,既扒下了某些口口声声宣称“消费者是上帝”的电商的内裤,也脱光了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有类似问题的电商应该感到羞惭,为了消费者的利益更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反思自我、回归诚信;“相关部门”则须时时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关口前移、主动出击,严格监管、不留死角,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自身的公信力。广大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理性消费,不要为了某个营销噱头而放松了防范。

 

 

新闻链接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15-11/09/content_634736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