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乔志峰
93岁老人公交卡年审被要求亲自前往。重庆70岁以上的市民可以办理“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但李先生在帮父亲办理“敬老卡”年审时却遇到了问题,对方要求老人亲自前往办理。李先生的父亲已经93岁高龄,平时使用公交卡前往医院看病。“要他亲自前往办年审,我担心父亲身体吃不消。”重庆通卡公司营业部工作人员表示,“敬老卡”公益交通的补贴达数亿元,但多次发现有人冒用、盗用敬老免费卡,所以现在需要持卡人亲自前往年审。(10月20日《重庆晨报》)
不管老人有多大年龄、身体状况如何,都必须亲自到场才能办理业务,类似现象并非个别,以往见诸媒体最多的是银行。“病重老汉被担架抬进银行,因制度规定改密码须本人”、“银行要求病重老人亲自取钱,后者僵持中猝死大厅”等新闻都曾备受关注,也备受质疑。
相关单位对此给出的解释,基本上都是“按规定办事”,而之所以有这些规定,则是出于安全、防止弄虚作假等考虑。这自然有其道理,不能将其定性为“刁难”,但问题在于:其一,相关规定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真的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其二,相关单位只考虑自身方便,将所有的麻烦和不便都推给客户,是否涉嫌推卸责任?其三,如此规定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对包括老人、病人在内的特殊人群却非常困难。对所有人都“一刀切”,没有对特殊人群给予任何照顾,是否有失人性化?
当然,公交卡也有其特殊性。有市民就支持需要老人亲自年审的做法:如果老人行动困难,那他同样不适合坐公交。一旦在公共交通上发生意外,对老人及其家人、对于公交公司都是负担。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却有些片面。无法亲自前往年审的老人家,有的确系身体虚弱,有的却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比如正在因病或因伤住院、在外地探亲未归等等。而公交卡的年审时间是持卡人生日那个月,错过了时间会不会更麻烦?
因此,“老人公交卡年审需亲自前往”之类的规定虽有其合理性,却不宜“一刀切”,而是应该区别对待,在特定情况下“特事特办”。同时还应开辟更多渠道进行年审,或者由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如此一来,很多问题和不便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5/1020/00/B6B3F6VM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