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校园里种麦子”也是素质教育
乔志峰
校园里的麦子熟了。去年10月底,河北石家庄24中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做校园绿化时,校领导认为,马上就要冬天了,种花种草成活率肯定不高,种上冬小麦试试呗。如今麦子熟了,收割机开进校园开始割麦子喽。(6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
我注意到,校园里边种麦子,纯属偶然。只不过是去年准备做校园绿化时,校领导灵机一动才临时决定种上冬小麦试试。没想到现在竟然丰收了,也算是无心插柳成荫吧。同时也再次印证了那句真理:有付出总有回报,有耕耘就有收获。
而实际上,除了麦子这沉甸甸、实实在在的有形收获,学校和同学们得到的收获还有很多。其一,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很多同学也主动参与到劳作中去,既锻炼了身体,也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其二,给孩子提供了“接地气”的机会。现在有很多城里孩子,别说干农活了,简直是连韭菜麦苗都“傻傻分不清”。现在,他们通过实践学到了很多常识,这不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吗?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某学校将将劳动设为必修课。我觉得这非常有必要——最起码,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自食其力带来了帮助。
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劳作教育,并且采取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相对而言,中国的家长似乎更热衷于给孩子报培优班、奥数班,功利性的目的比较强。殊不知,参与劳动、学会劳作是培养健全人格和基本生存能力所不可或缺的。而这种在校园里开上一片地种点粮食、种点菜的做法,无疑是一种非常实在的劳动课,我觉得不光当事学校可以考虑继续下去,同时也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推广。
新闻链接
http://news.hexun.com/2015-06-05/17647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