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路名要算“两笔账”
(2015-06-03 08:48:03)
标签:
路名祭国客商地名大道 |
分类: 时评 |
改路名要算“两笔账”
乔志峰
郑州地名办回应祭城路改名:为方便外来客商。郑州的祭城路改成了平安大道,一个承载着3000多年历史文化的路名没了,这让不少专家和市民都不能接受。针对专家和市民的疑问,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称,祭城路改名前征求了沿线居民、单位的意见,改名并没有违规。而且,“祭城路”虽然没了,但并不影响祭城这个古地名的历史传承,“未来会在祭城遗址附近命名一处‘祭城公园’或‘祭城广场’以示纪念。”
作为郑州人,我经常路过祭城路,也经常想到这个路名所代表的历史。可惜的是,今后祭城路将不复存在,代之以毫无特色、几乎已经“烂大街”了的路名——平安大道。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路名到底该不该改,冷静思考,我觉得要算两笔账。
一是“文化账”。“祭城”是郑州最古老的地名,根据《祭城镇志》记载,祭城在3000年前就是商代、周代诸侯国祭国的国都。另外,祭国还是祭姓的源头,与蔡姓也很有渊源。虽然祭城路并不完全代表祭城,但经过了这么多年,无疑也成为其难以割舍的组成部分。在寻根文化、乡愁文化日益兴起的今天,一条路也是承载乡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联通乡亲和族群的纽带和桥梁。这份内涵和厚重,绝非“平安大道”所能比拟。
二是“经济账”和“民生账”。有媒体曾经非常形象地说:城市更名绝不是网友换个“马甲”那样简单,它牵涉到很多环节的连锁反应,因为一个城市的名称,涉及社会各界和国计民生方方面面。这是城市更名广受诟病的原因之一。有分析说,一个15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更名后,仅办理二代身份证就需要花费2000万元。如果再加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的变更、各种标牌标记的变更等方方面面,城市改名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现在改的虽然只是一个路名,但同样会面临这些方面的问题,同样会付出一定的成本。同时,难免会有一部分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单靠“方便外来客商”,能弥补巨大的成本支出吗?可千万不要得不偿失,做“赔本买卖”。更何况,改名后到底能否给外来客商带来方便,还是未知数。有不少客商其实早已习惯了祭城路的名字,突然改成“平安大道”说不定才会让他们“迷路”。
近一二十年来,中国各地涌动“改名潮”,不少地方产生了改名冲动,有的改路名,有的干脆连城市的名字都要改。其理由也各有不同,有的出于提高知名度、发展旅游业的考虑,有的则疑似拍脑袋决策。改名毕竟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到很多具体的问题,是否需要改、是否可以改,还须谨慎论证。
新闻链接
http://www.ha.xinhuanet.com/hnxw/2015-06/02/c_1115477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