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乔志峰
甘肃酒钢董事长冯杰为接待领导花7600万修驻京办。酒泉钢铁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冯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2013年,曾有媒体报道称,甘肃酒钢集团公司驻京办敦煌大厦,投资7600万元进行改造装修。有工作人员介绍说,大厦一是接待集团公司来京办事人员,二是以内部会所的形式接待部委各级领导。冯杰给驻京办开会时明确指示:“现在企业竞争激烈,各种关系需要大力协调。怎么协调?关键靠花钱。2012年,酒钢集团本部接待费达到8000万元,是上年的三倍。如果不花钱协调,酒钢的项目怎么能够批复?酒钢的环境评价怎么能够通过?”(5月8日《东方卫报》)
听官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国企董事长发表的一通“接待经”,可谓字字玑珠,揭示了很多生意场和官场上的潜规则、明规矩:应对竞争靠协调,做好协调靠花钱;接待也是生产力,接待费越高,企业发展越快……有这样的“先进理论”作指导,也难怪他老人家在接待和协调关系方面会不遗余力、挥金如土。单是驻京办的改造装修,出手就是数千万,该驻京办规模之“宏大”、内部设施之奢靡,我等虽无福亲见,却也多少可以想象一二了。
某些驻京办异化为跑部钱进、滋生腐败的机构,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有工作人员透露,酒钢集团驻京办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以内部会所的形式接待部委各级领导”,怪不得装修起来极尽奢华之能事呢,原来接待的是这种级别的领导。这不由得令人好奇:到底哪些部委的哪些领导接受过接待?接待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涉嫌违规违纪?这些领导又为企业提供了什么便利、输送了什么利益?除了驻京办,酒钢集团还为某些领导准备了哪些可供吃喝玩乐的场所和方式?集团本部接待费达到8000万元,总得有个去处吧。
虽然上述问题都属于“机密”,局外人轻易难窥堂奥,但冯杰在洋洋得意地阐述自己的“接待经”时,还是一不小心说漏了嘴,透露了一些耐人寻味的信息。他反问:“如果不花钱协调,酒钢的项目怎么能够批复?酒钢的环境评价怎么能够通过?”那么,在其落马前,酒钢有哪些项目得到批复,是哪个部门的哪些人批复的?这些人恐怕都有腐败和权钱勾兑的嫌疑。至于环评通过,指向性就非常明确了,涉及到的无疑是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在,主导协调的国企董事长已经落马,那些被协调的对象,是否也该顺藤摸瓜追查一下呢?
落马官员的“接待经”,既是“经验介绍”,也是“自我暴露”,同时更是一种另类的举报——一不仅举报了曾经在酒钢吃过喝过甚至还拿过的具体的单位和个人,还用事实再次举报了某些领域存在的普遍性的不正之风和违规违纪现象。酒钢存在的问题肯定不是特例,在其他国企和其他单位说不定也同样存在。还有多少人将“关系靠协调、协调靠花钱”奉为圭臬并奉行不渝?铲除某些人的错误思想根源很重要,铲除“跑部钱进”等丑陋现象存在的现实土壤和权力生态更重要。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o/2015-05-08/010931806205.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