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乔志峰
上海消保委暗访宝马4S店:小故障455元能修却报价10万。近日,上海消保委公布暗访上海汽车4S店情况:9个品牌的车辆先后送进12家4S店,仅5家经销商正确排除故障,4S店收费合理的比例仅占30%。其中一辆被设置了455元就能修理的小故障的华晨宝马车,上海凡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报出了超过10万的维修价。据上海市消保委介绍,去年全市接到5050件汽车投诉,其中汽车维修服务投诉同比上升六成多。(3月18日《解放日报》)
汽车维修难、维修贵,相信很多车主都深有体会。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买车的时候人人红光满面,修车的时候个个脸色铁青。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夸张,却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汽修领域存在的诸多乱象。
造成乱象的原因,首先是源自信息的不对等。汽车维修和保养需要专业知识,大多数普通消费者都对此知之不多,只能4S店怎么说就怎么听,无法辨别哪些修理项目是必须的、哪些纯粹是“坑爹”的。汽车维修水多深,别说普通车主,就是老司机也不一定能够完全了解。并且,了解了又有什么用?很多问题并非个别地方存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潜规则。在利润驱动下,“小病大修”、“以换代修”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4S店都这么干。你有选择被哪个4S店宰的权利,却没办法不挨宰。
其次,缺乏监管也是一大原因。消费者利益受到伤害后,取证难、鉴定难成为维权路上的拦路虎。我自己就遭遇过轮胎出了问题,只能找原生产厂家进行鉴定的事情。自己鉴定自己,怎能保证公平公正?
同时,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国内首次汽车“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显示,国内不少车型零配件价格贵得离谱,一款奔驰车型零配件总价竟是整车价12倍多。也就是说,你把整车零件换一遍,花的钱能买12辆同样的新车,维修之暴利由此可见一斑。“零整比”系数畸高,折射出的其实是《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之下一种制度授权的“服务垄断”,这是由汽车生产厂商、销售商一起组成的垄断体系。这种体系不打破,消费者就只能继续挨宰。
但愿随着相关部门反垄断调查的不断深入,汽车行业存在的垄断后市场零部件供应渠道等问题能够早日得到整治和改变。要想让4S不“坑爹”,还是要从法律和监管两方面着手。
新闻链接
http://hy.stock.cnfol.com/xiaofeiwenhua/20150318/20342353.shtml